“豫园这么大,文物肯定不少,不知道文物里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日前,上海市第十中学“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豫园故事说”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现场,来自六、七、八年级的同学,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示在豫园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
记者 刘春霞
了解豫园,激发创造性思维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了了解豫园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市十中学开展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豫园故事说”项目化学习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化学习是以英语语言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题的户外移动课堂项目化学习活动,主要推进英语和历史、地理和科技等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及辩证思维,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分享。
市十中学德育主任陈杰介绍说,移动课堂提供了最真实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以“主题学习任务”为驱动,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创造力、信息技术及梳理能力,以点带面培养全球视野和适应性与探索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
例如,在“豫园故事说”活动中,串联起学生如何讲好豫园故事,怎么讲、讲什么、谁来讲等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形成项目小组,明确组长、组员项目分工内容和职责,共同制定成果展示任务分工完成的节点时间,任务的跟进及反馈等,培养学生的组织研究能力。
学科融合,贯通德育实践
成果展示现场,六年级张腾扬同学和小伙伴们表演了《豫园穿越记》,赢得了阵阵掌声。八年级学生刘义晟坦言,“通过这个项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让我们在思维表达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
此次现场展示,展现了同学们在思维创新、设计原创、团队形象与合作、主题创意及理念、商业化前景等几个维度的学习实践效果。“这次展示的同学们来自六、七、八三个年级,他们的综合素养都在贯通培养中得到了提升。”陈杰表示,此次活动,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串联起学生课后服务、周末实践体验、假期研学活动,通过学科融合,打造序列化贯通的德育课程实践。
他透露,未来学校将继续丰富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德育活动的内涵,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得到学习乐趣并收获知识。
据悉,“豫园故事说”是学校德育处开展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特色活动的项目之一,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更多精彩成果吧!
★ 更多精彩
玩转四季
我构思了按季节分类推荐中国景点的创意:春天,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宝宝在其中嬉戏打闹;夏天,避暑胜地内蒙古,白天在草原上骑马驰骋,晚上则围着篝火烤肉、翩翩跳舞;秋天,在香山徒步赏秋;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使人流连忘返。
——预备(1)班 张思烨
蛇年小报
我的小报采用了“蛇”作为核心元素。在小报的布局上,一条长蛇蜿蜒盘绕在枝头,中式宫灯则悬挂在梅花树梢,寓意着“金蛇送福,前路光明”。此外,我还特意在右下角将“2025”字样与央视推出的“巳巳如意纹”相融合,以此寄托对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事事如意的美好祝愿。
——高一(2)班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