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晶晶 受访者供图
当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脉冲与北冰洋的冰裂声在科学殿堂共鸣,一场横跨天文、航海与科创教育的探索之旅正式启航。日前,“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第26期活动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成功举办,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天文馆重磅推出三馆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据介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项目以训练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培养想象力、动手能力为核心,旨在帮助青少年拓宽眼界格局,识别特殊才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更为宽松、多元的人才成长环境,为拔尖人才提供“识别、助推”力量,搭建青少年成长的“无界实验室”平台。
2025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将推出培育类、赛事类项目共计13项,如“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实习研究员”、中国国家公园研学、创客营、机器人设计师、未来馆长说、“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等等。与6项教师培训项目一起,共同搭建起青少年和科学教师的成长平台,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
活动还特别推介了“行走的天文馆”与“又见恐龙”两个创新的XR项目。这些项目是上海科技馆科学教育品牌活动的一部分,通过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独特的科普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