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附属松江高级中学,共同举办了“信仰之光:青春的礼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在信仰的光辉下,师生代表奏响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的青春华章。
见习记者 朱彬
大思政成长链
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
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的形式和重点上各有侧重。为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活动前期,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邀请“华政系”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度参与指导。依托青少年关注热点问题库,精准锚定“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爱国与奋斗”“信仰与担当”等贯穿成长全程的共性议题,确认活动主题与主线,力求守护小学思政课的童真本色、中学思政课的青春热血、大学思政课的实践特色,实现将各学段的特色与共性巧妙串联。
本次活动以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为主线,串联起华政青年“小孙”从小学到大学的信仰轨迹。活动分为“红领巾下的初心”“团旗下的成长”“党旗下的担当”三部分,通过“沉浸式”情景剧的形式,打破传统课堂“单向灌输”的桎梏,以“阶梯式”的情感递进、“场景化”的时空穿越,让“信仰与担当”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沿着青少年成长的轨迹,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精神纽带,有力助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机衔接。
打造大思政生态圈
共育信仰之花
活动汇聚多方智慧,华政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优势,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中小学团委、少先队,中小学思政教师骨干,学生社团等多方力量,遵循“思政+多元化育人”模式,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在活动开始前,共同就如何用“青言青语”把逻辑讲明白讲鲜活、如何用典型事迹把信仰讲透彻讲深刻、如何让这堂思政大课入脑入心等问题进行座谈。
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本次活动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打破学段、校际壁垒,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思政+社会实践”“思政+志愿服务”“思政+法律援助”“思政+微队课”“思政+榜样宣讲”等元素融入跌宕起伏的情景剧情中,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沉浸式演出
激发大思政感染力
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本次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
陈延年、陈乔年视死如归的坚定目光,宋庆龄先生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身影……当舞台灯光亮起,对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来说,生动鲜活的角色、扣人心弦的剧情,都在将信仰具象化、让理论具象化、使情感共鸣化。
在展现红色研学和微心愿传递活动时,舞台上真实还原了教室场景,同学们积极响应捐赠的热情,以及与彝良县小学学生视频通话时双方真挚的情感交流,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爱心的传递。
■ 学生感想
这些革命先辈为了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我今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华政附中张恩淇
以前觉得信仰很遥远,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中。我要向哥哥姐姐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信仰。
——华政附校何昕雨
看到哥哥姐姐在法律援助中为弱者发声,在进博会服务中外宾客,我深受鼓舞。我也要努力学习,未来像他们一样,用知识回报社会。
——华政附高郭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