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麻醉 两台手术 青春扶贫
小俊在沪手术。 受访者供图
上周四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来自贵州遵义贫困地区正安县的小俊(化名)左眼上的纱布被护士轻轻揭开,孩子眨了眨眼,适应了一下光线,咧开嘴笑了。看到孩子的笑容,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前来看望孩子的团市委、市慈善基金会、市合作交流办、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安利公司的领导都为孩子保住了眼睛和视力感到欣慰。
两个月前,来自遵义贫困县的男孩小俊被沪上专家筛查出严重眼疾,如果不及时治疗将面临双目失明。除了严重眼疾外,男孩的右手拇指还存在先天性畸形。如今,小俊幸运地在上海进行了手术。昨天,小俊已经顺利出院。据悉,手术费全部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安利“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定向支持。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眼科筛查发现问题
不及时治疗 男孩将面临双眼失明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两个月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带领九院眼科专家团队赴贵州遵义进行“爱心手牵手 关注眼健康”精准扶贫。此次公益之行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牵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全程支持。五位眼科专家在遵义市正安县对1000名贫困儿童进行了眼科筛查。范先群教授表示:这样的筛查很有意义,不仅可以及时查出孩子的眼病,早发现、早治疗,还可以定点建立眼科档案,长期追踪调研。
两天的筛查,几位专家在当地医生的协助下,不仅查出100多名学生有近视、远视、斜视等眼科问题。医生还发现男孩小俊右眼已接近失明,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双目失明。九院专家建议患儿家长尽快带孩子来上海进行手术治疗,以保住仅剩的一只眼睛的视力。
除了严重眼疾外,孩子的右手拇指也存在畸形:从指根往上端延伸竟然有两个手指,这给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小俊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泥瓦匠,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过着清贫的生活。考虑到正安四小是当地政府为安置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学校,同行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徐雄心和安利(中国)区域公共事务总监李君都表示:对于手术所需费用,将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术后,男孩眨了眨眼,咧开嘴笑了
小俊是一名幸运的孩子。
11月26日,10岁的小俊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上海。在安利志愿者的全程陪护中,九院眼科为他启动绿色通道,仅用一天时间就做完了所有术前检查。经诊断,小俊患的是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他的右眼已经几乎失明,左眼视力也仅有0.15。已经失明的右眼几乎不可逆,治疗效果有限,因此我们希望能尽量挽救他的左眼。”主刀的眼科主任医师汪朝阳告诉记者。
因小俊还有手指畸形问题,考虑到医疗效率,在术前检查的同时,整复外科也同时会诊,并决定在其眼部的手术结束后,立即实施了手指整形术。
整复外科主任韩冬介绍说,像小俊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叫复拇指畸形,一种是因为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性疾病,另一种就是像小俊这样因为母亲在孕期8至12周用药不当造成毒副作用而导致的发育畸形。韩冬说,小俊性格很内向,不愿意向人展示自己的手,所以给孩子进行手指手术的同时,希望能让孩子从自卑中走出来。
11月28日一早,为了让孩子仅接受一次全身麻醉,两位专家先后在手术室内为其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和手指整形术。据透露,已顺利完成手术的小俊之后还需接受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的复查。据悉,恢复后小俊的右手拇指将与正常孩子无异,眼部乐观的话可以恢复到0.3的视力。
安利(中国)区域公共事务总监李君表示,“手术费用将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安利‘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定向支持。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健康快乐成长。”
当天,团市委、市慈善基金会、市合作交流办等部门领导也前往九院进行慰问。看到孩子的笑容,小俊的母亲连声感谢,“谢谢大家的帮助,没想到儿子还能来上海治疗眼睛和畸形的手指。”
出院前,小俊的父亲还给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在信上,小俊的父亲写道:我儿子到你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进行治疗,并由眼科主任医师汪朝阳主刀。巧的是九院整复外科全国闻名,这次手术韩冬主任医师还把我儿子多年的手指畸形问题也解决了,也免去了孩子经受两次手术的苦。这对于我们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而言,真是莫大的喜讯。是党的关怀,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挽救了我的儿子,拯救了我的家庭。千言万语的感谢最后也只能汇成一句祝福的话:真心祝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及所有的爱心人士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爱心上海]
青春扶贫帮助青少年圆梦
据悉,从2007年开始,团市委启动“爱心上海”公益志愿行动,聚焦困难青少年、孤残病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等特殊群体,推进“希望工程”“冬日阳光”等扶贫帮困项目。通过社会化、网络化方式,凝聚社会力量帮助青少年圆梦“微心愿”。
2015年,团市委启动“爱心上海”――上海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系列行动。记者了解到,该行动以团市委优势公益品牌项目为抓手,引导广大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针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扶贫事业中,共同打造爱心上海、青春上海。助力脱贫攻坚系列行动将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实现贫困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团市委广泛收集了贫困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在全市范围内发动各区县委、学校团组织、青年社团及爱心企业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帮困活动。还将通过招投标平台购买服务,引导青年志愿者远赴云南、贵州遵义、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青海果洛等地的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开展帮扶。此外,团市委还将通过公益品牌项目――“冬日阳光”上海团员青年青春温暖行动,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分路线集中走访贫困留守儿童,满足他们更多的小心愿。
与此同时,青春扶贫行动还筹划以开阔眼界为要旨的活动,带领贫困留守儿童认识上海、感受上海。团市委通过购买青年社会组织“上海向阳花公益服务社”的服务,开展了“来沪外来建设者留守子女上海行”活动。在活动中,来自15个省的6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出大山、走进上海,不仅体验了国际大都市的热情和魅力,也增长了学识、提升了素质。
另外,结成亲爱关怀对子,让贫困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家的温暖。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社会组织深入云南、贵州等地的贫困山区,与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对子,通过家庭走访、亲情连线、伙伴交流等形式,帮助贫困留守儿童感悟家庭温暖、感受社会关爱。
去年,“爱心上海”2017上海青少年圆梦公益行动在团市委机关启动。活动中,“微心愿”上海青少年圆梦公益行动共享平台在青春上海Act 上线,不少青年社会组织上传了活动中征集的青少年“微心愿”,等待爱心人士认领。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爱心企业等40家组织在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倡导下,共同成立了“爱心青友团”,目标在于倡导社会各界青年关爱低收入困难家庭,帮助困难少年群体。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