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5年的小说重登畅销榜 是新书太贫弱还是老书太经典?
每年新书的品种都在增加,但是新书的影响力却在下降。新华社 图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已经出版了25年的小说《活着》重新回到了年度虚构类作品榜单之首,这件事情最近引起了业内和读者的热议。老书再度“霸屏”,不仅仅只有《活着》,而是一个去年至今很鲜明的现象。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偶然因素的推动,但更主要的还是新书出版的薄弱。
出版25年的小说重登畅销榜
北京开卷公司最近公布了2018年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余华的《活着》重登最畅销的虚构类图书榜榜首。和其他榜单不同,这个畅销书排行榜,结合了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的销售数据,因此,可以说是读者实实在在的购买,把《活着》推到了榜首之位。
《活着》重回榜之所以成为大新闻,就是因为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畅销书榜单上的书有很多应该是当年出版的新书。一些优质的新书给人一鸣惊人之感,所以往往销售火爆。但是《活着》却是一本真正的老书,余华早在1993年就推出了这部作品,老书能焕发青春,卖得这么好,着实很是稀奇。不过,这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在同一份榜单上,虚构类畅销书前十名竟无一本新书,《解忧杂货店》《三体》系列等紧随《活着》之后,把一大批新书挤出了榜。
曾有人指出,现在是“老树开新花”的时节,大量经典老书不断再版,却仍然供不应求。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首次引进出版的《百年孤独》卖了近700万册,2001年首次引进出版的《挪威的森林》卖了500万册,公版书《月亮与六便士》重新出版卖了100多万册。相比之下,新书的销售业绩却远没有这么辉煌,近年销售超百万册的新书是寥寥无几,而能够成为畅销书,成为经典的新书更是少之又少。
新书无法引发更强烈的阅读兴趣
对于《活着》重新火爆的原因,开卷公司的解释是,《活着》这一抢眼成绩与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TFBOYS成员易烊千玺在和大家分享18岁书单时,提到了《活着》一书不无关系。
不过据青年报记者观察,这恐怕只是《活着》重新火爆的一个很小的因素,毕竟现在很多流量明星的书都卖不动了,他们的推荐力显然也是有限的。资深出版人章秦川对青年报记者说,“老树开新花”估计还是得从老书和新书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老书,一些经典之作是常读常新的,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因此这些书多半是长销书。其次是新书实在贫弱。新书对整体市场的贡献不断下降,市场份额在2008年降到30%以下,2015年进一步跌进20%。新书无法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他们自然会转向传统经典。而这两个因素中,新书的不济应是主因,毕竟老书的经典性不是近年才发现的,是新书过于贫弱,让老书钻了空子。
其实,每年新书的品种都在增加,但是新书的影响力却在下降,这是不得不引起反思的。为什么现在新书的爆款少了?参照那些经典老书,读者很快就是会发现,作者没有十足的定力和耐心创作,过于追求市场,乞求“一夜暴富”,这都是现在一些年轻作者的普遍问题。写作的优秀传统无法回归,新书给老书留出的空子只会越来越大。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