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到00后,春运暖冬志愿者在行动
2019-02-04 青年

从地铁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到飞机场,春运志愿者无怨无悔认真细致的服务着每一位返乡旅客。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春运,是一次次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春运,是一次次分离与团聚。每一位旅客的背后,都有一群志愿者在守候。他们大多来自中学和高校,红黄粉白是他们鲜明的色彩,身影出现在上海各大交通枢纽。从地铁到火车站,从火车站到飞机场,提携行李,弯腰一遍又一遍,回答问询,重复百遍始终如一。从启程到返程,从神情紧张到舒一口气,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护送。

青年报记者 李金哲

地铁虹桥火车站

“00后”的服务与才智

他们是春运“暖冬行动”中年龄层最小、人数最多,也是一支以一流服务著称的志愿者团队。1月25日上午,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出现了一批“00后”,年龄最小者只有16岁。他们来自上海徐汇中学、上海第四中学、上海第五四中学,均是徐汇区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简称MSMVU)成员。

虽然他们年纪不大,却已是地铁站的老朋友了。“上海17条地铁线,我们所有站都走过了一遍,这是标配。”何佳明对记者说,“很多学生也因此都成了‘地铁通’。”

2011年10月,刚上初中的他如愿以偿成为地铁志愿者。这一年上海地铁将志愿者的最低服务年龄拓宽至14岁,首次将中学生纳入志愿者服务行列,无形中为未来逐渐庞大的春运客流种下了一颗种子,也为中学生课外实践开拓了一片试验地。2013年,因对志愿者的向往,对地铁的热爱,何佳明创办了首个初中生的地铁志愿服务团队,创办第一年,他们就加入了上海地铁春运志愿服务。

在春运站岗期间,不少中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以自己的方式服务春运,“比如高二的吕同学,他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志愿者装备。第一天回去拿来一只小蜜蜂扩音器,第二天又带来一个口哨,第三天对讲机也拿来了……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到他人,同学们都很有热情,看得出志愿者也在改进自己的服务,很有创新精神。”这让何佳明倍感暖心,“我看他拿个喇叭,但是所在的岗位并不需要喇叭,我就让他到站台上去,给他使用的机会。”

6年来,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一直加强着对志愿者的要求: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地铁相关知识、建设运营知识、客服服务、列车驾驶、线路知识等等;另一方面开发MSMVU网站,对志愿者进行系统考核,“90分以上才有资格面试成为领队。”何佳明表示。在MSMVU有一个硬性规定,凡领队都需持有《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可以说我们是把志愿服务当专业。”何佳明记得,有一年一位女乘客在车站病倒,他正是依靠急救知识来合理实施帮助的,“他们加了我微信,很感谢我,到北京后一直跟我讲治疗结果。”那一刻,何佳明更加明白储备更多知识对服务他人的意义。

“我们会安排学生到更充实的岗位去锻炼”。但出于安全考虑,像拎行李这样的岗位并不会安排学生,倒是在紧急情况下学会正确使用电梯紧急按钮更为关键。”何建明观察,近几年上海虹桥火车站春运期间拎大包小包的乘客明显多了起来,仅去年,就有至少十次电梯摔倒事故,志愿者立即按下紧急按钮,第一时间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何佳明介绍,今年服务虹桥火车站的中学生志愿者总数将达537人。从1月25日开始至2月3日结束,返程从2月9日开始至14日结束,他们每天会安排30名中学生志愿者前往,每日服务6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第10000名志愿者也将在今年的春运志愿者活动中产生。

上海火车站“小甜橙”

90后眼中春运的变与不变

90后华旻磊是上海人,他很少坐火车出门,也没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

上海火车站,是上海的第二大火车站,以价格较低的普快和动车为主,因此也是众多高校学子、外来务工人员乘车的首选,更是他们认识上海的窗口。2014年大一寒假,华旻磊抱着好奇心加入到了“小甜橙”——上海火车站春运志愿者的队伍。“那时我觉得服务别人是很快乐的,现在发现,坚持下来依靠的更多是情怀,是责任。”一到春运,华旻磊都会习惯性地关注。这六年来,上海火车站发生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刚开始,志愿者的种类很单一,主要集中在回答乘客问路、购票的问题上。这几年陆陆续续开设了很多新的服务项目,比如服务重点旅客。”1月18日上岗第一天的早上8点,华旻磊就接到了一批重点旅客。

“四五个七八岁的孩子,脚上都缠着绷带,没有办法站立。有两个孩子被大人拿布背在背上,其他孩子则靠在椅子上。从志愿者那里了解到,他们都来自安徽的村子。”依靠车站提供的轮椅,8点45分,志愿者就顺利地把他们护送到了车上。这也让华旻磊再一次感受到志愿者的价值。“他们告诉我这一路他们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有位出租车司机特别好,一路护送他们到火车站里面。”

除此之外,上海各大火车站还更加智能了,投入了人脸识别实名验证系统。华旻磊告诉记者,不少外来务工乘客刷脸乘车时都是一脸懵,我们就在其中当起了讲解员。遇到实在识别不出的,我们会将他们带到人工区域,减少了不必要的拥堵。现在刷脸乘车和地铁扫码乘车一样,大大提高了进站的速度,也提高了识别率,这也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南北广场的服务亭,都有一辆类似超市平板车的“雷锋车”,这辆车可以说是百宝箱:玻璃胶带、绳子应有尽有,“很多人的行李容易破,有时候袋子也断了,我们就给他绑好、粘好。”遇到行李多的乘客,他们就靠这辆车给他们送过去。最近,他们又把原本位于“志愿者之家”的白色提示板搬到了户外,“这块提示板很大,有一张床那么大,我们会把重点城市的天气写在上面,把一些常见问题、路线标示清楚,乘客一看就懂。”

每年春运的最后一班岗,是华旻磊最能感受到温暖的时刻。“临近大年夜,乘客们回家的心更迫切了,我们都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热情。作为志愿者,上海火车站也为我们准备了贴心的礼物——一颗橙子。那种甘甜的滋味,是我们这些‘小甜橙’最大的快乐。”

上海虹桥火车站

“心尚”云服务,扫扫便可知

“心尚”雷锋服务站是上海三大火车站统一的服务品牌。他们分布在上海站南进厅1楼右侧、上海站联合售票大楼1楼、上海虹桥站2F层北15门(近值班站长室)以及上海南站候车室中廊道。

从凌晨5点至晚上9点半,上海虹桥站“心尚”服务班组为每日来往的数十万旅客提供引导问询、老幼专区候车、助残帮扶接送等服务,遇到晚上加开列车,他们还会安排通宵服务。

自今年春运启动以来,“心尚”服务班组已为超过200名行动不便旅客提供接送服务,接待老幼病残孕旅客近500名。同时,“心尚”雷锋服务站也是上海虹桥站春运志愿服务的主阵地,至26日已组织240人次志愿者参与到“暖冬行动”中来。

服务班班长周绚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春运乘客,针对旅客问询比较多的服务场所方位、室内交通等讯息,我们在服务手册、服务卡上都补充了相关内容,方便旅客获得实用信息。同时上海铁路还在站区主要场所张贴‘心尚服务’云平台二维码,旅客只要扫一扫,便可开通‘心尚’服务云,方便预约重点服务,获取乘车信息。”

另外,服务站内还设有母婴室,周绚介绍,“去年火车站对母婴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环境更宽敞温馨了,还设置了多台尿布台。春节期间,服务站也相应增加了纸尿裤、湿纸巾的数量,方便妈妈们使用。”

作为服务工班班长,五年服务下来,周绚一直关照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核对清楚相关信息,比如遗失物品信息,不可有遗漏。“重点旅客要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保证他们从候车到乘车的安全。”

54小时前,与志愿者结缘

孜娜提来自新疆伊犁,是东华大学大三法学专业的学生。三年前的一次偶遇,让她与铁路的“小甜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没有志愿者,那一年我不可能赶上回家的车。”当日她独自从上海站乘车,差点延误了回家的列车,正是通过“小甜橙”的帮助,才得以赶上列车。自那时起,她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上海站的春运志愿服务。

“我一直站在南广场的扶梯口,这里扶梯长,乘客多,一不小心就容易摔下来。”她观察,很多务工人员并不习惯带行李箱,大包小包的不亚于搬家。有的人拿着撑杆,把两个很大的包裹抗在肩头,也有一些是女性,本来并不强壮,背着大包裹就更难控制,“他们站都站不稳,还要上电梯。有些人不听劝,不愿乘坐无障碍电梯,很容易影响到后面的乘客。”这时她就会跟上去,站在包裹后面,“如果发生倾斜,我至少可以从后面托一把。”

“全国的春运,寄托着无数个家庭的期望,是再苦再难都要坚持的,这也是每一个在外奔波的人最幸福的时刻吧”。回家,对孜娜提来说,不是易事却充满期待。以往春节,她需要花54个小时才能回家,现在她从网站上购买到打折飞机票,15个小时就可以回去。每每见到家里的兄弟姐妹,和他们一起围桌吃饭,她就倍感幸福。今年是她坐志愿者的第二年,她特意为家人准备了礼物,“送妈妈的是一串我从厦门带回来的珍珠耳环,还为爸爸买了剃须刀。”等到志愿者结束最后一班岗,她就启程,回家。

上海虹桥机场“小彩虹”

让每一条线路都更清晰

1月21日,与虹桥火车站连通的虹桥机场的“小彩虹”志愿者也上岗了,他们是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至2月2日,每天有13人次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出发层值机处、出入口爆测以及南北彩虹桥等岗点进行春运导乘、行李提携等志愿服务工作,主动为旅客提供跨前一步的帮助。

今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增设了2F到达层的南、北彩虹桥服务,陈效楠的岗位就位于这南、北彩虹桥。相比其他岗位的问询工作,南、北彩虹桥因其处于连同虹桥火车站和公交枢纽的特殊位置,旅客询问的问题尤其复杂。无数条线路对乘客来说,犹如迷宫。如何从中理出清晰的路线,陈效楠没有依靠手机地图,而是反反复复自己实地勘探了很多遍,他说,“只有让自己先熟悉,才能更准确、有效地为他们提供便捷的路线服务。”

今年春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别招募了一批外国语专业的同学,不少飞行员专业的同学也报名加入了进来,“我们都希望尽己所能,配合机场工作人员,让春运能更加顺利。”

浦东机场“雷粉团”

写一封家书,带一份礼物

春运期间,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有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在浦东机场航站楼和陆侧交通站点为返程旅客提供问讯导乘、自助值机、爆测及安检维序、行李提携、助残帮扶等服务。

“我们都是雷锋的粉丝!”2010年,“雷粉团”成立于世博会前夕。自2015年参与“暖冬行动”以来,如今已是第五年。去年春运期间,“雷粉团”共发动青年志愿者超500人次,累计服务时间逾3400小时,他们帮助委内瑞拉高中女生出行的暖心故事获得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春运志愿暖冬圆梦”项目还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相对来说,我们的志愿服务是做得最早,也是最能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机电信息保障部的团委书记关鑫告诉记者,自开展暖冬行动以来,他已经做了五年的志愿者。关鑫介绍,1月30日,浦东国际机场还与上海机场集团一起,在出发层25号门开展了一次大范围的暖心活动,这次是与云南省南华县结对帮扶。

他们邀请一百余位志愿者,让乘客们在候机时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拍照留念,也可以在印有南华县照片的明信片上写下一封封家书寄给家里人。通过在朋友圈点赞的方式还能获赠云南民间手工艺——彝绣荷包。“从机场来说,我们希望能给帮扶对象更多的宣传平台,春节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上海乘客的温暖,乘客们也能在回家路上感受这份精心准备的问候。”

“回家的心情我们都很理解,对民航人来说,很多员工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过年。”关鑫告诉记者,他们志愿者团队有的来自浙江,有的来自安徽,休息的时候才能给家里人去个电话,或者短暂的视频。

“志愿者的微笑就像动漫的片尾曲。”关鑫笑着告诉记者,九零后大多是看动漫长大,“没有人不会坚持听完最后的片尾曲,春运不管多苦多累,能够让旅客在离开机场时感受到上海的温暖,就是很开心的。”

[“幸福乐团”春运公益快闪]

在虹桥机场点燃归乡旅客爱国情

1月30日下午,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不少乘客拿出手机开始拍摄。原来这里出现了一场快闪活动。几十名青少年演奏家“突然”出现在旅客身边,他们手持着长笛、单簧管、大提琴等各类交响乐器,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故乡的云》还有波澜壮阔的《我和我的祖国》,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乐章相继奏响,在场的旅客仿佛置身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会。

旅客高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在春节来临的时候,能在虹桥机场偶遇这样一场交响乐快闪,真的很惊喜。这些小朋友演奏得特别好,我听得也很激动,祝福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当大提琴与中国大鼓联袂弹奏起《春节序曲》,喜庆热闹的旋律和航站楼内的春节装饰相得益彰,再一次勾起了旅客对家的思念。曲毕人散,青少年们迅速消失在人群中,现场的旅客却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将整个虹桥机场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场“幸福乐团”交响乐快闪是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与上海机场集团团委、虹桥机场公司联合主办的一次春运公益快闪表演,也结合了“Rainbow同行·爱在虹桥”旅客互动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交响乐+快闪”的形式,在春运期间为往来上海机场的旅客送上特别的互动体验,用音乐盛宴奏响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序曲”。此外,相关基金会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社会对困境儿童的素质教育给予更多关注。


青年报记者 李金哲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