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们的声音 新春有话说
《青年报·梦创周刊》自2014年首期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多角度描绘的上海优秀青年创业者独具慧眼的创新与探索,直面创业之路的艰辛坎坷,进而展现当代上海创业青年的精神风貌,为上海青年创业者鼓舞呐喊。
那些接地气,道真情的文字,来自火热的创业第一线。在创业者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锐气;在创业者的身上,我们还能读到很多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人生态度,对事业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智慧。
创业者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懈创新的品质,攻坚克难的毅力,无愧于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时代。
创业路上充满荆棘,但我们想说的是,唯有兼具梦想、热情、学习与执着的进取者,才能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真心祝福每一位有梦的创业者,你们闪烁着青春的光芒,书写着精彩的人生,为你们点赞、喝彩!
——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借用一位自称“蚂蚁”创业者的话:一只蚂蚁固然势单力薄,但千千万万只蚂蚁的汇聚,必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力量。同理,当千千万万个青年加入创业的行列,上海必将成为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作为与《青年报·梦创周刊》同行走过5年的亲历者,在采写过的创业者身上,我看到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青春的光芒。他们其中有子承父业的“创二代”,有自强不息的草根经营者;有敢于冒险的追梦者;有技术精湛的爱国海归……他们是上海成千上万青年创客的一个缩影,无不流露出上海创业者们独具慧眼的创新探索,传递不拘一格的创新理念,更凸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也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学习的榜样。
每一段创业故事,勾勒出他们不同的创业人生,尤其是生动解答了创业者们所面临的困惑,诸如你是如何捕捉到创业的奇迹? 你的创业有怎样的经历? 你的创业感悟分享? 我真的很感恩这一路上结识的创业者们,也感恩这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2019年,让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青年报·梦创周刊》陈颖婕
这些年,因为采访工作,我结识了不少创业者。2018年,作为创业领域的观察者和见证者,我深深感受到尽管大环境不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创业者,还是呈现出比二、三线城市的创业者更坚挺的姿态。
这一年,依旧有砥砺奋进的创业者圆了上市敲钟梦;这一年,创业圈有了更多报团取暖的故事;这一年,我看见众多发展得很好的创业者战战兢兢地在工作,有人甚至在朋友圈怒吼“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这一年,我目睹部分创业者无奈更换赛道再出发;悄悄围观创业者转发着《这个傻瓜就是我老板》,感受他们点评背后的迷茫、沉思、委屈,以及累并快乐着。
创业很难,坚持很燃。
希望2019年继续与创业者同行,彼此见证,各自成长。
——《青年报·梦创周刊》孙琪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2018年可能是非同凡响的一年。因为这一年,连房企龙头万科的郁亮都喊出“活下去”的口号,我想众多创业者在忍着“活下去”之痛。
资本寒潮之际,许多明星企业,许多明星创业者都走下“神坛”,比如锤子创始人罗永浩、比如OFO的创始人戴威……曾经吹捧上天的互联网商业思维:花钱烧规模,让投资人买单,这一年也不灵了。不过我也看到了无数脚踏实地、拼命向前的创业者走过艰难的2018年,怀着无限希望走向2019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作为梦创周刊的一名编辑,我认为不忘初心,希望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创业者都是现实中的英雄,无论他(她)是成功、受挫,还是失败。
春节假期短暂,希望更多创业者多休息,未来少熬夜,走好更长的路。
未来,我们同行。
——《青年报·梦创周刊》 梁超业
作为《梦创周刊》的一名记者,几年来,我的足迹踏过上海多个区,采访过无数创业者,他们其中有海归、外国人、高管,甚至还有残疾人朋友,有的专注于人工智能,有的在物联网领域深耕,还有的致力于传统行业的创新升级。既有风光无限之时,也有不为人知的艰难与困苦,谈笑风生间,他们身上那种云淡风轻、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时刻震撼着我,也让我有了继续记录、挖掘创业正能量的动力。
老字号跨界创新、创业人才公寓、高校创新创业、上海孵化器30年成长历程、进博会专题……悉数做过的多个创业专题,那些团队之间讨论选题、策划报道的一幕幕仿佛仍在眼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收获了采访对象的肯定和成长的喜悦。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所说过:“在创业的路上,腰缠万贯的人和一无所有的人,眼里却有同样的光芒。”其实,创业报道同样需要激情、执着与持续创新。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媒体融合之下,通过青年报人的视角,捕捉创业热词,报道创新创业故事,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和目标。
——《青年报·梦创周刊》 明玉君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