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名医务人员春节坚守一线 “什么都能等,唯有生命不可以”
2019-02-09 上海

肿瘤医院除夕争夺“黄金24小时”,让患者重新站立。受访者供图

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里,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本市数万名医务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在医疗临床、院前急救、社区健康、公共卫生、血液保障一线,守护在病人身边,用爱心和奉献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加强应急人员值守,春节假期前三天出车2672车次,守护城市安全。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潘明华

三大妇产科医院两天出生近200名“猪宝宝”

随着一声声清亮啼哭,上海第一批“猪年宝宝”诞生啦!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57名、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88名、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出生53名“猪宝宝”。

0时01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诞下了医院的第一个金猪宝宝。“妹妹,3230克!”“健健康康就好。”得知女儿顺利出生,又是全院第一个猪宝宝时,新爸爸欣喜地掏出手机,给勇敢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拍下第一张照片。

产房里,助产士吕凌晨和同事给宝宝收拾完毕,立即让她和妈妈来一次“亲密接触”。去年除夕,恰好也是她值班。“过年值班对于产科医生和助产士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吕凌晨一脸笑意,“虽然每年都不能跟家人回老家过年,但我在产房里也很有成就感,可以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幸福!”

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一个“金猪宝宝”是个体重2990克、身高50厘米的“小公主”。呱呱坠地的“金猪宝宝”给家人送上了新年第一份大礼。新年遇见新生,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假期需要坚守岗位早已习以为常。据一妇婴副院长孙静介绍,为确保母婴健康安全,医院在节假日加强了值班力量。

两家医院数十位医务人员为六个月大幼童进行肝移植

从广州到上海,从除夕到年初一,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到华山医院……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小儿肝移植手术,两家医院数十位医务人员放弃除夕、年初一的休息,在短短1天内完成供受体手术,6个月大的小若谷有了重生的机会!

小若谷是江西人,父亲在广州打工。2月2日,小若谷因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肝衰竭,从广州紧急送至上海儿科医院抢救,除夕上午陷入昏迷。儿科医院评估,患儿需立即进行肝移植手术,否则无法熬过这个春节。小若谷的父亲30岁,毅然决定劈肝救子。

医务人员上演了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发布紧急通知后,儿科医院儿外、儿内、PICU和华山医院医务处、普外科肝移植和急诊、放射科等科室部门的几十位医护人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完成所有亲体肝移植所需术前准备。华山医院还有两位医生除夕当天才返乡过年,大年初一即搭乘第一班高铁和飞机赶回上海参加手术。

小若谷从儿科医院小儿重症监护室直接进入华山肝移植手术室,手术从年初一下午2时开始。与此同时,华山医院普外科肝移植团队陶一峰副教授及张全保博士已经开始供体手术,从他父亲身上切割了200克(约五分之一)的肝脏供体。之后王正昕教授、沈丛欢副教授为小若谷进行移植。

幸运的是,大年初一深夜,这场跨医院、多学科的联合紧急救治顺利完成了。“中国好医生”华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移植中心负责人王正昕教授说:“什么都可以等,唯有生命不可以等。这个春节虽然有几十个人没有在家过节,但没有什么比抢救生命更有意义了!”

除夕争夺“黄金24小时”让患者重新站立

除夕当日,当完成农历2018年最后一台转移性脊柱肿瘤手术的缝合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外科主任严望军教授、蔡维泺医生、程默医师大舒一口气,颇有信心地说:“幸好处置及时,这位患者应该可以重新站起来。”

据悉,这是一位在肿瘤医院住院,正准备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2月2日当天,患者在病区内出现了双腿乏力、站立困难的情况。经专家会诊后确认,这是一例乳腺癌术后多发转移的患者,转移病灶的位置处于脊柱第三胸椎,不仅导致第三胸椎压缩性骨折,而且肿瘤侵犯椎管压迫脊髓,导致充当传导下肢感觉运动信号的“大电缆”——脊髓神经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患者亟需手术治疗,一旦症状发生超过24小时,瘫痪在床的患者即将面临终身无法站立的情况。

历经3个多小时的鏖战,在除夕中午,整台手术终于完成。手术大大增加了患者重新恢复肢体功能的机会,后续经过一些辅助性的综合治疗,患者应该能够重新站立。

两位68岁老伯节日里重获新生

大年初二上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上演现实版生死时速,接连成功抢救两名68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患者其间历经10余次电击除颤。目前两患者病情稳定,在心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68岁的秦老伯年初一晚上出现胸口闷痛,伴有冷汗出。由于当时疼痛并不剧烈,又逢过节未引起重视。大年初二起床后,秦老伯感到胸口闷痛加重,社区医生建议秦老伯迅速至三级医院就诊。秦老伯家属拨打120,准备转运至岳阳医院。谁料,在救护车上,秦老伯突然意识不清,120医生马上进行抢救。

岳阳医院接到120预报,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医生考虑秦老伯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需要紧急行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经血栓抽吸、球囊扩张等,秦老伯堵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医生在其右冠状动脉里植入一枚支架,患者转危为安。

就在此时,岳阳医院又接到了120的预报。同为68岁的孙老伯在公交车上突然晕倒,也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专家同样为其实施PCI术,手术非常顺利。

看着两位老伯一前一后从手术室出来,生命体征平稳,家属们长舒一口气。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潘明华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