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今年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
2019-02-14 上海

上海市区景观。新华社 图

全年创建100个示范性“美丽街区”、制订建筑外立面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完成110公里老旧隐患管网改……昨天,本市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对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本市将力争在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防范风险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等七大方面有新作为。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全年创建100个示范性“美丽街区”

今年,在持续增强改革成效上,本市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多策并举,能减尽减,在各类辅线审批、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及水、电、气接入服务等制度方面继续创新突破。同时,稳妥推进行业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深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不断推进建设、房管、燃气、公积金等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领域各类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平台,进一步优化办事服务流程。

而在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效上,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首届进博会期间的城市管理水平为新起点,修订城市维护管理办法,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标准的实施。持续扩大“9+4”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效应,着力打造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区。重点将“美丽街区”建设与景观示范道路创建、绿化特色街区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一批市级、区级、街镇级的“美丽街区”,确保全年创建100个示范性“美丽街区”,200个环境治理示范小区,无违建先进街镇创建率达到90%。

同时,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持续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全面拆除2000万平方米存量“六必拆”重点类型违法建筑,加大对整治地块的后续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本市主要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附加设施的综合治理,全年拆除大型违法户外广告不少于500块。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标准,严格落实“四不开工”要求,着力加强文明施工和违规架线立杆的管理,确保全年完成100公里整治任务。

此外,将着力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加快完善市级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制定并推广区级智能化管理平台标准版。

稳妥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

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今年本市将全面推动“留改拆并举”。加大旧区改造工作力度,加强对旧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进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地进行风貌保护、建筑修复、结构改造和重新利用。计划全年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5万户。同时,确保完成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300万平方米,各类里弄房屋修缮改造10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旧住房隐患处置500万平方米。特别是,聚焦卫生和厨房设施改造,着力解决“马桶”问题,做到“可改愿改则尽改快改”;并稳妥开展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持续推进已批48个“城中村”项目改造,深化研究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政策,进一步完善细化房屋征收补偿机制。

今年本市还将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构建住房租赁体系。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形成有效供应,引导和培育建设高品质租赁住房,全年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

为着力保障市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今年将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提升大居配套服务水平,确保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6万套。继续加大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和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供应力度,深入推进人才安居相关配套服务。有序开展第七批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推进非沪籍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试点。

此外,今年还将全面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实施。确保完成3000个住宅小区门岗和管理处规范化建设,全市住宅小区党建联建示范点达到600个。围绕住宅小区民生突出问题,统筹推进7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245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和1500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地,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推动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12公里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上,今年本市将继续全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五大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初步安排正式项目138项,其中新开工22项、建成12项,另安排预备项目29项,全年投资力争超过1360亿元。

同时,推进“一江一河一滩”区域改造建设。继续聚焦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区域功能完善,基本形成“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整体景观形象。大力推动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12公里,力争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42公里贯通开放。突出亮点、打造精品,全面推动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实施,着力把黄浦江、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城市的“项链”、发展的名片和游览休憩的宝地。

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围绕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的目标,持续推进全市各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确保通过临港地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考核。开展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研究,确保2016、2017年开工项目基本建成、投运。

此外,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根据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进一步加强农民建房风貌引导,推广村庄风貌建设导则和村民住房图集的试点运用,探索建立农村建房全过程管理机制和乡村建筑师制度。

落实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

在持续提高建筑行业发展能级方面,本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切实转变粗放型的建设发展模式,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

首先是深入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试点,优化完善工程总承包制度程序,持续推进BIM技术应用推广,进一步创新建筑工程领域劳务用工管理和专业技能人员培训,促进建筑业劳务企业向建筑业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

其次是稳步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至2019年底各区和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选定一个新开发城区或更新城区启动创建绿色生态城区,并完成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编制。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降耗,持续推进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和道路照明节能减排,确保落实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鼓励结构、内装工业化和一体化设计等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建造水平。

第三是持续强化建筑行业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宽准入、严监管和强制退出的工作机制,健全审核、记录、抽查和惩戒的监管制度体系。

制订建筑外立面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在防范风险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方面,今年本市将深入开展防高空坠物专项整治,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制订建筑外立面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空调机架、外保温系统、店招店牌等外墙附属物,精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建筑外立面安全管理风险档案。

加强玻璃幕墙安全监管,对全市既有玻璃幕墙建筑全面排查,落实业主主体责任,在建立“一楼一档”制度基础上,推动建立“玻璃幕墙定期检查信息标识牌”制度,加大玻璃幕墙的建设、维护监管力度。

强化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推行法定工期,遏制现场赶工期,减少安全隐患。围绕反复出现的管理顽症和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制定专项整治清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加强燃气、地下空间等设施安全管理,计划完成110公里老旧隐患管网改造,确保完成10万户住宅的老旧燃气立管改造。继续加强本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和道路照明设施维护管理。

此外,在依法行政和提高执法效能方面,本市将按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两高、两少、两尊重”的目标,着力推进住建领域法治建设。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