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讲走进楼宇
2019-03-06 上海

《垃圾分类新风尚 争做时代新先锋》公益讲座在上海人才大厦举行。 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学这堂课前,我觉得垃圾分类很容易;学习后,真的是涨知识了,原来这个当中有那么多窍门。”昨天下午,一场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委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承办的《垃圾分类新风尚 争做时代新先锋》公益讲座在上海人才大厦举行,吸引了市级机关的不少党员和白领青年参加。许多参与者感慨,垃圾分类在社区里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早出晚归的他们很少有渠道能了解个中知识,如今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讲活动走进楼宇,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垃圾分类技巧。

两周的上海垃圾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

没用过的餐巾纸和用过的餐巾纸可以投放在同一类型的垃圾桶里吗?为什么空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过期的牛奶是湿垃圾,过期的药品却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区别这几种垃圾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讲座现场,市废弃物管理处团总支书记、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垃圾分类讲师团讲师徐聪做了详细的科普。

当他在PPT上播放了几组数据后,所有人都惊呆了。“每人每天产生多少垃圾?1公斤左右。”“目前上海实际每日垃圾产生量超过2.6万吨,如果用厢式货车装,可以从人民广场排到浦东机场,两周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

那么,垃圾不分类有什么危害?或者说分类还有什么好处?徐聪介绍说,垃圾分类可以防止对空气的污染,让臭气远离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提高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1吨湿垃圾=0.3吨“营养土”;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10吨废塑料= 60吨石油= 1个小型油田,1吨废纸= 12棵大树,1吨易拉罐 = 1吨铝块 = 20吨铝矿。

讲座中徐老师还邀请白领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互动游戏。他拿出四个小型的纸盒,上面分别贴着干、湿、有害、可回收垃圾的标识,白领们手拿一张张写有垃圾名称的卡片,跑上前将卡片投入分类垃圾桶中。一场游戏做下来,来自青旅的白领高岚十分感慨。“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卡壳,比如不知道硒鼓墨盒应该放在哪个桶里。以我为例,我原以为手机是有害垃圾,以前曾宣传过手机里有重金属的成分,但其实它属于可回收。还有我刚刚知道X光片应该放在有害垃圾桶里。”

整个讲座中,高岚对上海垃圾的总量记忆犹深。“总量很吓人,我们看了下老港的垃圾处理视频,深深地感到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否则对城市压力太大。”

她还透露说,这次讲座名额很紧张,他们公司只有2个名额。“我们公司是旅行社,以前我到日韩去考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垃圾分类做的很好。比如韩国幼儿园一排有10个垃圾桶,分类很细。在日本,类似玻璃、瓷器等垃圾不是每天可以扔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垃圾分类。”

扔一个矿泉水瓶还有那么多讲究!

白领蒋晓青是位“二胎”妈妈,有一个4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听完整场讲座后,她打算将这些小知识教给孩子们。“虽然我所在的小区之前分发过湿垃圾桶,但目前我们还没完全做到垃圾分类。通过这堂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教会了我们垃圾分类的方法,也让我们感到了紧迫性。”

蒋晓青感慨,原来垃圾分类的窍门非常多,比如矿泉水瓶,需要将水倒干净,瓶盖和瓶身分离,包装纸分离,最后踩扁了,将包装纸扔到干垃圾回收区,塑料瓶身和瓶盖扔在可回收垃圾桶。再比如牛奶盒,不仅仅里面的牛奶要倒干净,还要用水冲洗下。如果残渣在里面,纸盒容易腐烂,会影响回收再利用。“前端操作虽然比较复杂,但后端操作会方便许多。这需要市民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对人类生存和大环境有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我们身边的生活垃圾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被各种垃圾包围。”市级机关工委文明办副主任徐益明表示,这次讲座拉开了市级机关系统先行推进垃圾分类的序幕。

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负责人缪婷婷也表示,将积极发挥文明单位的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当好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传播者。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阅读全文 返回上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