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企业携2.2万个岗位招聘,长三角联动为应届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2019-03-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图

3月24日上午,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暨2019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苏、浙、沪、皖、滇、粤等地共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携2.2万余个工作岗位来到现场。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科研单位为了抢人才主动出击,来自苏、浙、皖的企业则给长三角地区的应届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科研机构遭遇“抢人难”

招聘会的各个入口处,均设置了二维码,求职者只要扫一扫就可浏览所有招聘岗位信息和岗位要求。其中,金融机构招聘专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招聘专区无疑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众多企业摊位上人头攒动,诸如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前更是排起了长队,队伍一直蜿蜒至台阶上。为了“抢人”,一些企业改“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走入人群邀请求职者前往自家展台。

“同学你是学自动化控制的吗?可以去我们那看看。”来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的一位招聘人员挨个询问着还在“观望”的毕业生,将他们引向研究所的展台。据该单位另一位人事老师介绍,该所此次除了希望招聘机械、动力领域的人才外,还希望寻找信息类、软件控制开发专业的毕业生。“简历收了很多,但是对口的不是特别多,尤其是信息、软件控制的不好招,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抢人很厉害。”对方提到,随着企业对相关方面的人才开出的待遇“水涨船高”,单从薪资待遇看,许多科研机构都缺乏竞争力。“学生对薪资还是比较敏感,但我们对科研人员的个人成长其实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只是研究所的研发需要一个成长过程,企业对专业的要求可能不用那么钻,且回报比较快。”他表示,总体感觉目前学生求职时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希望学校能多提供一些就业辅导。

同样认为人才难抢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招聘人员,该所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但薪资相比生物工程领域的公司仍较低。“刚刚有个中科大博士应届生,我让他留份简历他都不留给我。他说想做技术,要做博士后的话导师学校里推荐就去了。”

近期,随着“5G”概念的持续火爆,信息通信方面的人才也供不应求。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此次主招通信、IT类的岗位,“我们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基本就是在跟华为‘杠’,华为工资待遇比我们高一倍,一年招五六千人,学生基本被他们抢光了。”该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尽管张贴了购房补贴、解决户口、提供住宿等优厚条件,一上午收获的专业对口的简历仅有一份。

长三角企业收获“高质量简历”

此次招聘会上,除了上海企业外,众多来自长三角其他区域的企业也向应届生们抛出了橄榄枝。据统计,当天共有江、浙、皖三地近200家当地知名企事业单位来沪招贤纳才。

据悉,早在去年3月,苏浙皖沪三省一市人社厅(局)及部分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就签署了《三省一市人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三省一市人才中心、人才市场官方网站创建了互通链接。通过这个链接,人才可以直达三省一市人才中心、人才市场网站,获得长三角各地人才政策、资源信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发布信息,扩大选才范围。

合肥中亚建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招聘人员辛女士表示,该公司一上午就收到了5份专业对口的简历,基本达到了预期。“主要招的事机械研发这块的岗位,前来投简历的多是老家在合肥的学生,想要回家发展,我们最初的学历要求是本科,现在看硕士的简历也挺多的。”辛女士表示,相比过去参加的招聘会,此次招聘会求职者普遍学历更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也较强。“除了关心薪资,很多人关心能从我们这份工作获得什么,对以后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蔡同学也出现在了招聘会现场。为了考研,她放弃了去年秋天在校招上得到的offer,考研失败后,她一度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次浙江、江苏的企业也来了,机会还是挺多的。”当天,她一共投了七八份简历,除了上海企业外,她坦言不介意前往江苏、浙江工作,“生活成本也会低一些。”

金融专业的王同学从网上了解到招聘会信息后,当天专门从安徽赶来求职,虽然对口企业较少,但对于“长三角招聘会”这样的模式,王同学仍觉得很新奇,“长三角这边的公司都能在一场招聘会上投简历,还挺方便的,希望以后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钟雷/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