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幼年丧母 班主任执笔代写“天堂来信” “为人师,为人母,都会这样做”
2019-03-27 上海

班主任代母回信。 周培骏 制图

正在浦东新区周浦镇举行的“傅雷杯”上海最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中,传来一个感人的故事:9年前,镇里的吴迅中学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两代书”传统活动中,给去世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班主任王萍老师以母亲的口吻给他回了一封“来自天堂”的家书。青年报记者昨天联系到王老师时,她却淡淡地说道:男孩跟女孩不一样,他不愿意让人看到他心中的痛,所以现在并不想打扰到他的生活。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让班主任当场落泪

当时,王萍担任七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母亲节快要到了,王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题是《写给妈妈的一封信》,要求每个学生写完信后给妈妈看,然后再让妈妈写一封回信。

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后,其中一封信让王老师落泪了,这是英语课代表小陈写的。小陈的妈妈患癌症去世了,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即便老师建议他可以写信给爸爸,让爸爸来回信,可他依然把信写给了天堂里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

您在那里还好吗?虽然我知道,这封信,您是收不到的,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对您的思念,忍不住要写下它,希望您在天上能读到。

您离开之后,刚开始我觉得,我能承受这个现实。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实在太想您了。看着墙上挂着的您身体还好时绣的十字绣,我流泪,我会想到,你因脑瘤压迫视神经后,双目失明的情景;坐在写字台前做着作业时,我流泪,我会想到,您会默默地推门进来,端着牛奶,轻轻放在我的旁边,然后再默默离开;躺在床上,我又流泪,想起您弥留之际,闭着双眼,但您的微温的手紧紧握着我……

妈妈,您知道吗?您走了,什么都变了!虽然在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做好了您最终会离开我们的准备,但是我还是适应不了!我太想您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上课我总是会走神,我的性格越来越内向,我该怎么办?妈妈!您告诉我吧,希望,在梦中,您能告诉我……

爷爷奶奶看着我时,总会叹气,爸爸也变得不喜欢讲话,他本来性格就内向,现在话就更少了。现在,又有了“阿姨”,虽然她人不错,但她不是“您”,我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

妈妈,虽然,我知道这封信,您是永远都不会收到的,但是我希望您知道:我想你!!

“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位母亲”

流着泪读完这封信后,王老师想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她知道,小陈爸爸后来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虽然继母对他不错,但他依然解不开心头的结。怎样才能解开小陈心头的那个结呢?王老师突然想到,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孩子。于是,她提笔以小陈妈妈的口吻,写下一封“来自天堂的家书”。

亲爱的孩子:

妈妈在天堂,一切都很好。那里很美,没有烦恼,没有病痛。你会想“只是,没有你和爸爸”。你错了,只要你一想我,我就会来到你的身边。我会在你身边,看你吃饭,看你读书,看你做作业,只是你看不到我而已,你要知道,我并没有离开!

我爱你!看到你那么痛苦,妈妈感到很难过。那个勇敢地照顾病重的我的孩子,去哪了?那个每次考到好成绩就兴冲冲地向我报喜的自信的孩子,去哪了?那个开朗活泼,有说有笑的孩子,去哪了?

你也看到了癌细胞对我的折磨,妈妈的离开,对妈妈来说,是一种解脱。所以,孩子,难过的日子,要过,但是你应及时从难过中摆脱出来。13岁,你是个男子汉,相信你现在的个头已远远超过妈妈,甚至快要赶上爸爸。你的未来还要自己去创造,你脚下的路,就算妈妈在你身边,还是要自己去走,妈妈不在,你应该更坚韧,更勇敢。

爸爸需要你,爷爷奶奶需要你,身边有很多人还在关心你,妈妈在天上看着你,虽然你的出生,有我陪伴,你不孤单,同时,妈妈要告诉你的是:你的成长,也有我的陪伴,我会住在你的心里,给你加油,给你力量,你也不孤单!

孩子,时间一定会治好你的伤痛,妈妈希望你,快乐!勇敢!让阳光快点照耀到你的身上吧!

“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位母亲,我能感受到一个13岁的男孩,过早地失去至亲后的痛苦。”代写这封“来自天堂的家书”时,王老师只用了20分钟。

放学后,王老师悄悄把信递给小陈。看完信后,小陈沉默了,抬头对老师露出羞涩的表情,王老师则像母亲一样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微笑。从此,那个曾经的阳光男孩回来了,小陈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所回升。

“男孩的自尊心不一样”回信前曾征求儿子的意见

王老师向青年报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她在写这封信之前,曾经问过自己的儿子,如果是你,你会接受这封信吗?直到听儿子说会,她才放心地把信给到小陈。

“这封信后来一直在小陈手里,我只是在班主任随笔里,把这朵小浪花记录下来。”王老师告诉青年报记者,自己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妈妈当老师也挺不容易,班里会有这样的特殊学生,他认为妈妈这样做“挺好的”。

“男孩子的自尊心不一样,他们不善于表达,不愿把心里的痛放在表面,他能以这种方式写出来,说明内心非常痛苦,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也是出于对我的信任。”王老师坦言,感性的自己当时比较冲动,只想帮孩子,没想这么多,但即便此事重来,她依然会这么做。“相信每一个母亲,每一个老师,都会做这件事。”王老师说,小陈现在考上了大学,过得很好,祝福他,不希望打扰他的生活。

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周浦镇方面获悉,此番入围“上海最美家书”的书信将达100封,这封特殊的“家书”内容真挚感人,入围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家书,我们将会永久珍藏,并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其背后的动人情感。”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