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唤醒孤单,为“星儿”点亮天空
2019-04-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范彦萍

乐乐所画的《繁花》,做成了瓷器文创;聪聪所画的《拾月》,出现在笔记本封面上;还有几十幅孩子的画作,将登“外滩之窗”大屏……他们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4月2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各方纷纷行动起来,为“星儿”们点亮璀璨“星空”。

唤醒·爱  自闭症孩子画作将登“外滩之窗”大屏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五彩缤纷的心型气球,这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眼中的大上海。明天是一年一度的自闭症关爱日,在第12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来临前夕,IF188青年中心“爱空间”“外滩之窗”杯长三角星星的孩子征画活动颁奖仪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一共有38幅出自“星星的孩子”之手的画作脱颖而出。

李金珈的《鼋渚春涛》获得青少年组特等奖。受访者供图

此次,来自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的李金珈的《鼋渚春涛》以及上海普陀区兰溪路幼儿园的奚贾茜的《城市,让爱飞》分获本次活动青少组和少儿组的特等奖。

梳着两只小辫子的茜茜个子还没有摆放的画高,此时此刻她仰着头,正嘟着小嘴欣赏自己的杰作。那是她仅仅花了半个小时的创意画,画上很多建筑都是她在老师帮助下剪出来的,五彩斑斓的彩色气球则是她涂鸦的结果。

茜茜在欣赏自己的画作。范彦萍/摄

普陀区兰溪路幼儿园张老师是茜茜的启蒙老师,她告诉记者,6岁茜茜一进幼儿园就表现出了画画的天赋,酷爱绘画。为了做这幅画,茜茜动了不少脑筋,比如用颜色渲染气球,将剪好的建筑在老师的帮助下黏贴到画上。“剪纸的动作对普通小孩子可能相对容易,但茜茜能做这样比较精细的动作还是让我们感到意外。平时,她喜欢用鲜艳的颜色,会用自己的表现形式表达感受,这幅画的意寓是让城市更有温度。”

颁奖现场,茜茜显得十分文静,她一直黏着奶奶,不声不响。“她平时就拿笔就喜欢涂鸦,很有耐心,一坐能坐很久。”奶奶张阿姨为孙女感到骄傲。

奚贾茜的《城市,让爱飞》获得少儿组特等奖。受访者供图

和茜茜相比,青少年组的特等奖得主李金珈则要“调皮”得多。她一会儿用手指指画,一会儿缠着妈妈。妈妈金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在认知方面有缺陷,16岁的她直到十岁后才会开口说话。在发现女儿在画画方面的特长后,她开始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一开始女儿学画画很困难。但她作画时非常洒脱,没有羁绊,用色风格非常大胆。“从2013年起她开始学习画画,到现在也有五年多了。不能说她画的有多好,但通过学画,女儿的注意力专注力有所提高。

李金珈的老师项海林对学生这次能夺冠评价很高。“为了作这幅画,她临摹了一个学期的水墨画。我看她画的画中有桃花树下桃花村的意境,特别像鼋头渚的一个景点,于是就起名《鼋渚春涛》。”

据悉,本次活动是首次面向长三角地区发起组织的自闭症公益主题征画活动,得到了包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及自闭症关爱组织的大力支持,共收到100多位选手200多幅参赛作品。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表示,希望通过爱空间这样的平台和活动,汇聚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中来。

据悉,为了让这次画展被更多的长三角市民看到,除了在汉中路188号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出部分获奖作品之外,主办方还将与滨江星传媒合作,让孩子们的画登上“外滩之窗”大屏。

展出的部分获奖作品。范彦萍/摄

汇聚·爱  24张“星儿”作品将有自己画作版权

在长宁区武夷路上,上海首家关注自闭症孩子的专题艺术馆里展出着乐乐和聪聪的画作,艺术馆还为孩子的画作注册版权,进行文创作品研发,售卖的部分收益返还给小作者所在的家庭,用于康复费用。

这家名为恩理禾·星儿艺术馆坐落于武夷路一座小洋楼的一楼,作为一个爱心艺术平台,百余平方米的艺术馆分为序厅、画作展示厅和文创展示厅,画厅里展示的画作均出自“星儿”之手。

两幅“海派克勒”画作是艺术馆上周新收的展品。单幅水彩画,以红色为背景,每一幅都以狗为主角,西装、领结、礼帽,作者小曹用画笔将它们打扮成“老克勒”的形象。

这名就读于长宁特职的“90后”男生是一名“星儿”,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美术,从此,学画历程就坚持了十年。由于自身刻苦用功,小曹考出了社会考级动漫画十级的证书,“画画让我觉得开心。”

聪聪的作品样式在艺术馆文创展示厅里频频出现,拉杆箱上、笔记本封面、丝巾纹样都脱胎于他的动物画作图案。

聪聪的绘画作品。周胜洁/摄

艺术馆办公室主任柯欣俪介绍,作为上海首家关注自闭症孩子的专题艺术馆,他们也是首家为自闭症孩子的画作注册版权的艺术馆,版权登记后,他们会联系爱心企业,将“星儿”的作品与企业合作进行文创作品研发生产,爱心企业有自己的售卖渠道,艺术馆也会与一些企业对接,最终将盈利的部分回馈给小作者,用于他们的康复费用。

“我们会将费用给予小作者所在康复机构背后的基金会,再由小作者所在的家庭向基金会申请使用。”

艺术馆还给“星儿”制作了证书。聪聪在艺术馆里就有两张证书,因他的画作所做的文创产品,给他带来8000元的收益。聪聪的父母将他第一笔版权收入装裱镜框悬挂于客厅,展示着孩子人生中第一笔收入。

柯欣俪表示,目前艺术馆为“星儿”们所作的画作注册版权登记共有24张,其中17张正在走流程。

聪聪的绘画作品制成了丝巾纹样。周胜洁/摄

点亮·爱  一幅《繁花》变成一套精美瓷器

展厅里,作品《繁花》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以紫色为背景的画作中,各色花朵娇艳绽放,整张画色彩鲜明,层次丰富,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好漂亮。”

这幅画的作者叫乐乐,今年已经15岁,《繁花》是他小学时期的作品。早在乐乐4岁时,上海越量儿童心智发展训练中心创办人邓晓蕾就与他相识,乐乐是她接触带教的第一个自闭症孩子。

邓晓蕾说,乐乐2岁多时还不会说话,多数时候不停地哭闹,在家时也不理人,喜欢一个人在屋里窜来窜去。母亲带着他就医,被确诊为自闭症。

“还能看好吗?”

“怎么说呢?就像一台电视机,外观完好无损,但就是开不了。”

母亲带着乐乐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之路。邓晓蕾成为他的康复老师,训练他的认知、理解和运动能力。她发现,乐乐喜欢画画,最喜欢画机器人、外星人,但为他找了绘画老师后,他往往并不听老师教什么,自顾自沉浸在外星人的世界中。

乐乐创作的作品《繁花》。周胜洁/摄

“星儿”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如何表达十分困难。邓晓蕾说,这个学习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渐渐的,乐乐开始听从老师的教学。邓晓蕾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繁花》是在乐乐的家中,通过画作能感受到花的生命力,让她十分惊艳,“没想到你还会画那么漂亮的花。”

由衷的赞美让乐乐留了心,第二年,在邓晓蕾生日那天,乐乐将《繁花》画作赠予了她。“他就是一名温暖的大男孩,当他逐渐学着关心别人时,真的让人感动得落泪。”

通过艺术馆的展出、牵线,乐乐的作品《繁花》被中国景德镇陶瓷集团选中,国家陶瓷工艺大师余莉萍亲自带队设计了“繁花似锦”全套瓷器文创作品。艺术馆里放着乐乐的收益证书,上书:乐乐小画家《繁花》画作文创品收益10000元。

《繁花》成为“繁花似锦”瓷器文创作品

期待·爱  “星儿”要及早干预,社会多一份包容

邓晓蕾觉得,其实“星儿”的成长、就业环境如今依旧十分艰难,他们外表与普通人无异,但行为举止有诸多不同,这时候更需要社会多一份包容。

他们若有绘画、摄影等兴趣可以积极培养,这能成为他们对接社会的技能与价值,“‘星儿’的干预与治疗也是越早越好,早期干预对孩子的康复大有益处。”

星儿艺术馆展厅。周胜洁/摄

作为平台搭建方,从去年8月开馆至今,星儿艺术馆也受到了各方帮助。华阳路街道“凝聚空间”已在这里挂牌,将会引入资源。走进艺术馆参观的陌生人,在了解了画作背后的故事后,会对柯欣俪说:“需要志愿者的话随时叫我。”这让她很感动。

她说,其实艺术馆什么都没有,不创作画作,不设计文创,最终输出也不是他们,只是作为一个平台正好将这些串联了起来,给了“星儿”的艺术作品一个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社会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范彦萍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