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清明文化吗?同济大学“清明雅集”活动亲身体验一下
2019-04-03 青年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葛畅/文 受访者供图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木质的凉亭、精美的茶具、典雅的茶席、古朴的蒲团、清新的花艺,搭配同济大学节气特色美食青团的淡淡清香,正在校园内装点出传统清明节气独有的文化氛围。

2日下午,在我国传统节气“清明”即将到来之际,同济大学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之“清明雅集”。百余名通过网上报名的学子分别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两个会场,通过耳听、手动、眼看、口尝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同济大学团委、人文学院、设计创意学院主办的“清明雅集”活动伊始,学校后勤集团就展现了同济网红青团的制作工艺,烘托节气氛围,同济琴社以一曲古琴独奏《阳关三叠》拉开了帷幕。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崇志教授现场带来关于《古代文学及戏曲中的清明故事》的讲座,从其发生、演变、叙事等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清明之意涵。辟雍汉服社带来的汉服表演《礼仪之邦》,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

在茶艺体验、品鉴环节,茶艺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宋代点茶、茶百戏的技艺及相关礼仪,采薇茶艺社也协助同学们一起体验了点茶的乐趣。

茶香四溢,竹韵悠悠,清明节气樱花烂漫,传统文化韵味散漫在春天的校园。“学校举办这次活动很成功,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对我而言,能够更加了解清明的节气文化,给自己泡一壶宋代点茶,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兴趣了。”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任同学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同济大学在去年传统节气“冬至”到来前一天正式启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缘由,物候的节律,饮食与天地的联系,篇篇都是大文章。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校方以“冬至”为起点,开展“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就是希望以后勤饮食文化为抓手,联动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新尝试,不仅为“吃在同济”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领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立体化地感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提升师生文化自信。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播种希望的节气,春天更是培育梦想的季节,顺天时,尊物道,讲气节,校方也希望学生们更加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葛畅/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