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米油盐中读出生活诗意
2019-04-04 青年

白领朗诵团在表演。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不光需要柴米油盐醋,更要寻找诗和远方。黄浦区文化馆近日举行的“艺美黄浦·文惠生活”黄浦区市民文化活动“讴歌新时代新诗诵读会”上,应邀登台的翰实白领朗诵团专业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从“70后”到“00后”,这个由机关干部、民警、老师、企业主、外企高管、自由职业者、学生等人群组成的“草根艺术团”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70后”媒体人刘珂是翰实白领朗诵团的创办人,也是朗诵团的“灵魂人物”。

刘珂2009年4月开始创办白领朗诵团,说起“翰实”这个名字,刘珂笑着解释道:“本来是弘扬传统文化,起名汉诗。后来觉得太直白,翰林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会员全部实名注册,真实可靠,所以取了这两个字。我们倡导的是走出家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不是在网络上社交,这种交流更能让人找到温暖。”

因为喜欢读书,刘珂参加过长宁区图书馆读者俱乐部的创办工作。后来发现,通过朗诵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书中的情景和角色心理,再加上希望在上海能找到一群喜欢读书喜欢文学的年轻人交朋友,于是,他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招募、组织朗诵沙龙活动。

作为新上海人,刘珂坦言自己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把业余时间都用在朋友聚会、饭局、运动、学习等常规活动中。“起初很享受,安排得满满的,五光十色的大上海让我应接不暇。”但是,这种兴奋和虚荣没过两年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当时还单身的刘珂想做点有价值的事情。

2006年初,刘珂的父亲因病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治疗。整天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的刘珂感觉身心疲惫。恰巧当时单位的文化艺术节上,他偶然被推上了朗诵比赛的赛场,他选择了高尔基的著名诗歌《海燕》。“我把这首诗歌送给正在与病魔做斗争的父亲,所以在朗诵前特意说出了心里的愿望,希望海燕的精神可以传递给身在医院的父亲,希望他也获得力量。”最终,刘珂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这次朗诵他感觉自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让他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

华师大的丽娃河凉亭是白领朗诵团的起点,但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刘珂一个人在7月的烈日下背着电脑,提着摄影机和音响赶到聚会场地,却尴尬地发现只有他一个人。那个时候,他想到了放弃。

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朗诵发烧友给了刘珂坚持下去的力量。

“一位华师大毕业的研究生,在机关工作了多年后,一次来参加朗诵活动时说:朗诵活动再次点燃了他对文字语言的那份封盖多年的热火;一位姓周的父亲带着四年级的女儿来参加朗诵团时说:在大上海能搜索到朗诵沙龙活动真的很难得,他的女儿很喜欢文学,他希望陪着女儿来参加,让女儿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一个在陆家嘴工作的IT工程师,第一次参加我们的朗诵活动,结束后就与另外一个女孩子结成了姻缘,多年后带着孩子请我吃饭;一次在参加电台主持人丁薇的朗读节目时发现,我们彼此都是希望在柴米油盐醋之外寻找诗与远方的人……”刘珂说。

白领朗诵团现在每周末都会进行朗诵培训、作品排练,每年还会有近10次的演出实践、影视制作、社交活动。团里目前已有80多名成员,随着参加的会员兴趣不断扩展,团队活动内容已经从朗诵扩展到配音、演讲、唱歌、讲解等各种语言类活动。

刘珂还要感谢黄浦区文化馆多年来提供平台,对白领朗诵团的支持。“文化馆有诗社和朗诵团,但各团队之间平时活动并没有交集,文化馆就利用各种活动把我们整合到一起,比如城市诗人社已有40年历史,有写作能力,但年龄都偏大,我们朗诵团偏年轻,喜欢表演,却又缺少作品,两个团队都很想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搬上舞台。这次新诗朗诵会,文化馆就很好地把两个团队结合起来,散发出更大的能量。”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刘珂说,自己虽没有保家卫国的经历,“但我们可以通过朗诵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