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中国,“谷雨雅集”探寻人文江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上海创新型公共文化品牌活动的 “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创新系列活动”,下午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登场,启动今年的谷雨节气雅集。
一室之内,婉转清丽的昆曲演唱如春风拂面;水雾缭绕的江南龙井茶席清香四溢;印有谷雨诗词的青浦非遗食物焋糕现场现做现吃、热气蒸腾;书画家李知弥、朱应带领观众从“舌尖”和“纸上”一起进入江南的春天……
现场,作画,听曲,品茶,制糕,市民们打通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深度漫游于这场沉浸式体验的盛宴中,细细感受“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的江南春意。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里说:“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谷雨是当之无愧的人间最美四月天,也是属于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名字里既铭刻着“仓颉造字”的传奇,也承载着“雨生百谷”的希望。植百谷以养世人,是农耕者赋予粮食的最高理想。说起谷雨的习俗,人们可能有些陌生。其实谷雨曾经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春海水暖,胶东一带在谷雨这天祭祀海神,为渔民壮行;花事渐了,北方的人们在谷雨时落满桃花的河水中沐浴,祓除不祥。而谷雨在江南,则注定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节日。它可以是杜丽娘口中“那荼蘼外烟丝醉软”的清丽曲调,也可以是郑板桥笔下“一杯香茗坐其间”的悠远茶韵,当然,还有外婆手里那些热气蒸腾的节令糕点。
此次谷雨雅集以《春至江南 谷雨问茶》为主题,分为“节气之美”人文讲座和“匠心之韵”艺术体验两大板块。内场的“节气之美”人文讲座,由两位节气导师上台,畅谈传统书画、童年记忆和现代都市中的谷雨。场外的“匠心之韵”区域,华东师范大学茶文化研修社摆开茶席,喝过谷雨茶之后,市民们纷纷亲手制作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练塘焋糕的制作,以及现场创作节气套色版画。
“对于江南一地而言,谷雨也是采茶、品茶、饮茶的好时节。因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为春天的第一出茶,所以谷雨茶又称之为二春茶。谷雨茶除了嫩叶外,又分为一芽一嫩叶的称之为旗枪的品种和一芽两嫩叶的称之为雀舌的品种。它们味道鲜活,香气怡人,皆为茶中佳品。”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张海岚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全国高校首创24节气茶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趋之若鹜。而这次的谷雨茶席正是以江南独有的龙井茶为“主角”。致力于传播江南茶文化的茶博士,在活动现场展示茶艺,带领市民在诗、书、画、琴音交融的环境中,领略江南春色。
独具江南特色的“青浦练塘焋糕”传人米乐和家人带来了非遗食物制作工作坊,元代王恽“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这首记录谷雨的诗词也被专门定制了模具,印刻在热气蒸腾的江南糕点上,富有创意的现场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在糕点中感受非遗的气息。
来自浙江杭州的青年版画家王盈则将故乡茶娘采摘龙井的诗意场景,用刻刀凝固在木版之上,让人们通过印制“谷雨版画”触摸春天。
据了解,2019 “节气中国 诗意江南——长宁24节气非遗传承创新活动”拟分为六季举办,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注入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理念和创新传播方式,重新拨动国人记忆深处中的传统文化“时钟”。
相关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张海岚谈季节性饮茶
我们知道中国茶的制作,是遵循一定的节气时间,饮茶的时候,其实也要有这样的一个时间概念。比如说春季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喜欢喝春天的绿茶,但其实春天的绿茶不太建议大家在春天直接就饮用,因为绿茶刚刚做好火气比较重,建议大家谷雨之后开始享用。春天比较适合是以花茶和白茶为主。
夏季气温比较高,可以喝一些黑茶类的茶来助力身体的排汗。比较推荐大家喝后发酵的六堡茶和安化黑茶。不仅有一个祛湿功能,六堡茶和安化黑茶,在夏天发酵的这个香气也非常好,能让人产生比较愉悦的感觉。
秋天喝乌龙茶可以润燥,适合品饮乌龙茶类的茶。比如岩茶,凤凰单丛,台湾高山乌龙茶等。
冬季则比较推荐大家喝红茶,普洱熟茶,或者是普洱老茶,有一个暖胃暖身体的这样的功能。
总而言之,就是大家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然去选择不同的茶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