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东方名家名剧月成推动戏曲发展的“源头活水”
2019-04-22 文娱

《敦煌女儿》剧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随着跨界打击剧场《木兰》的精彩上演,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落幕。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共12台15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品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汇聚了5位梅花奖得主、7位白玉兰奖得主,可谓盛况空前。

据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东方名家名剧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为指导单位,浦东新区文广局、澎湃新闻、东方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是国内唯一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前身为2008年创办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上海世博会后更名为“东方名家名剧月”继续举办,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全国共15个省市、30多个院团参演,演职人员达6000余人。5位“梅花大奖”得主、88位“梅花奖”得主、56位“白玉兰奖”得主、50位“文华奖”得主都相继登陆东艺舞台。东艺也由此成为中国戏曲界所有梅花大奖获得者尚长荣、茅威涛、裴艳玲、铁梅、顾芗登台的唯一剧场。

《雷雨》剧照

今年东方名家名剧月的一个突破就是“把传统与跨界巧妙搭配,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这个全新的气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进剧场。具体而言,苏州昆剧院的《白罗衫》和《义侠记》得到了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改编策划,老戏新唱,让人陶醉其中。作为新跨界的主打,张军的《我,哈姆雷特》和朱宗庆打击乐团的《木兰》的两出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文化的火花碰撞,也是传统戏曲吸引年轻人的新形式。此外,艺术家刘欣然的京剧独角戏《麦克白夫人》,则实现了戏曲和戏剧的对话,也是戏曲发展的一次尝试。这些跨界尝试都很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届名家名剧月不仅聚焦台上,更把眼光扩大至社会各个层面,东方艺术中心积极促成艺术家、院团和社区、街道、高校、企业结对,艺术家们深入基层讲解戏曲魅力,让这一文化盛事受惠到更多的人民群众,让更多观众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近两个月来,包括在东艺发生的各类艺术普及讲座,共有15场活动落地开花在方方面面,吸引了近5000位观众切身享受到了艺术普及的福利。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方名家名剧月让东艺从剧院变成了平台。如今,上海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关键在于“文化码头”和“文化源头”建设齐头并进。而汇集了中国戏曲最优秀的原创力量的东方名家名剧月已成为推动戏曲发展的“源头活水”,无疑是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方面做的一次可贵的实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