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美女海归要动员100万人“捡垃圾”
2019-04-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视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面前的牛昀,顶着一头金黄色的短发,年轻而时尚,与她外表不符的是她所从事的职业:捡垃圾。一年前,这位准“90后”英国海归放弃原来的时尚职业,加入公益组织“捡拾中国”,从此开始了她的“捡星人”生涯。

初心是不想成为“垃圾制造者”

世界地球日那天,户外下着不小的雨,一大早,牛昀就和她的小伙伴们在静安嘉里中心周边方圆两公里的社区捡垃圾。12个人,两个小时,捡了6.14公斤垃圾。虽然衣服都被雨水打湿了,但他们还是很开心。大大的一个黑色垃圾袋,里面装满了他们的“战利品”——各种生活垃圾。

“静安的环卫工人已经很厉害了,但我们还是会从小角落里捡到不少垃圾,虽然早上六七点,环卫工人已经出来打扫过一遍,但还是会有人持续扔垃圾,会出现不少新增垃圾。” 牛昀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他们这次活动是静安嘉里中心创办的“FUSE社群聚变节之:人人都是‘捡星人’”,作为一次社群跨界活动,在静安嘉里的邀请下,“捡星人”与GoPro携手联动,最终促成了此次活动。当天虽然不是双休日,但还是有不少白领青年报名参加,他们用GoPro记录点滴,用行动审视和加深对环境和自身消费习惯的反思。

“一个人持续365天,每天在自己家附近捡拾垃圾10分钟,每天发朋友圈打卡。365个或更多人,在同一天的固定时间内共同捡拾垃圾10分钟,让这事情发酵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捡拾。哪一种行动更有意义?哪一种行动更具有影响力?”牛昀说,这就是她加入“捡拾中国”的初心。

牛昀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0亿吨垃圾被非法排放到环境里,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大约是1300万吨。2010年,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一共产生了2.75亿吨塑料垃圾,最终有480万吨到1270万吨进入海洋,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致命杀手。

牛昀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留学英国读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回到上海后,刚开始是在时尚界做活动,每次活动都要产生不少垃圾。这些数字让她震撼,因为她发现自己也是一名垃圾的“制造者”:“垃圾是人类生活消费的产物,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负责,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可那些数十年来被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垃圾呢?那些深埋在地底污染了水源,漂浮在海洋里聚集成岛的塑料垃圾呢?那些不断地被产生,来不及被处理掉只能丢给大自然无力消化的垃圾呢?谁来对它们负责?”

正在迷茫时,她遇到了“捡拾中国”项目负责人及联合发起人王子人,“他们喜欢远足,喜欢相约出去爬山,山里的垃圾很多,他们会捡起来背下山”,这让牛昀很是敬佩,并由此下定决心,追随他们一同开启“捡拾人生”。

 

成长为“世界清洁日推动者”

“捡拾中国”是2014年发起的国内首个专业关注户外垃圾议题的环保公益项目。“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为一种零废弃的生活,为一个洁净的星球。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参与者的唯一共通属性就是环保地球的生活理念。在这里,我们一起群策群力,向地面低头、为海洋弯腰,看见垃圾,捡拾垃圾,减少垃圾。从自身开始,让环保成为习惯,成为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牛昀坦言,现在做公益事业收入没有原来时尚界高,但就是出于这份认同感,“收入嘛,只要基本维持生活开销就够了”。牛昀现在的“标签”之一是“世界清洁日推动者”。

2008年5月3日,在东欧小国爱沙尼亚,一个叫“Let's do it, Estonia!”的组织聚集了5万名志愿者,在5小时内清理收集了1万吨废物,花费了50万欧元。而在一般情况下,政府清理这些废弃物需要三年时间和超过2250万欧元的财政预算。2009年起,该行动开始向欧洲其它国家扩散。

这不仅仅是一个垃圾清理的行动,在行动之后,各个国家团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更为广泛的环境教育。例如爱沙尼亚,在持续四年的清理行动后,垃圾乱抛和非法倾倒的行为下降了75%。

2018年,“Let's do it,World”在全球发起“世界清洁日”,号召各个国家在9月15日这天,用一天的时间清理自己的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全世界已经有158个国家加入到“世界清洁日”这一全球性的清理行动中来。

“这一行动给我们的启发是,将一个环境治理的行动变成一场营销事件,借用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来倡导‘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垃圾负责,从源头减量消费’,我们可以撼动更多人的固有思维方式,除了不乱扔和观望,还可以行动起来,一起清理捡拾,创造一个更少废弃物甚至零废弃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干净的中国,一个洁净的星球。”牛昀说,当时她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动员组织数十万人来清理“失控垃圾”。什么叫“失控垃圾”?“就是海滩、山野没有进入正规的垃圾渠道,被丢弃在大自然里的垃圾”。

“这听起来是件非常疯狂的事儿,但这就是我们决定要做的!”在牛昀的努力下,2018年,中国首次加入了“世界清洁日”的全球行动中,他们组织公众、社会组织、学校和企业等不同团队共同参与捡拾、清理残留在山野户外、海滩及河滩中的“失控垃圾”。

“世界清洁日”中国区行动共推动了31个省、132个地市参与同一天的垃圾清理行动。据不完全数据统计,9月15日共有10万人参与当天的垃圾清捡行动,已清理的垃圾总量超过754吨,其中烟蒂数量280863个,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瓶80384个。参与者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才1岁。

目标用3-5年发动100万人

“我们的团队只有五六个人,但项目却很大:号召全国人民捡垃圾。”牛昀笑言,刚开始,不少人质疑他们:地球上这么多垃圾,你们怎么捡得完?“其实,我们也知道靠我们的双手,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活动的意义不是把垃圾捡完,而是让参与的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像静安嘉里中心FUSE社群聚变节,依靠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遇到很多有着相同环保、公益志愿的人,大家一起加入‘捡星人’行列,令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捡拾。”

牛昀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走在街道上,还是在户外、山野,只要看见垃圾她就会捡起来,“这都是人类丢弃的垃圾,如果自己亲手把垃圾捡起来,就绝对不会再扔了”。

号召大家捡垃圾,在城市和山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城市里主要是介绍安全知识,在山里则偏向于向游客宣传倡导。“有一些游客会觉得我们是去收垃圾的,再一看我们有专业的设备、衣着时尚,跟捡垃圾反差很大,就会问我们为什么会捡垃圾,知道我们的活动后,都会大加赞赏。”

眼下,牛昀也加入了远足、登山的团队,“有些山不是有名的景点,而是远足爱好者自己开发的徒步路线。山上的垃圾真的很多,我们捡拾起来后,会背下山,有时候,因为垃圾实在太多,背不动,其他徒步的驴友会帮我们一起提下去,完了之后还会加微信,说下次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这让牛昀很感动,因为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同。

打开牛昀的工具包,里面有捡拾手套,还有一个垃圾分类的地毯,垃圾捡回来后,可以放在地毯上进行分类。一共有10类,除了湿垃圾、混合垃圾外,还分玻璃、金属、纺织、纸类等,光塑料就细分为:餐盒、矿泉水瓶、泡沫塑料。

牛昀他们现在开发了一个名叫《捡星地图》的H5,如果在户外发现“失控垃圾”就把它拍照定位上传到网上,方便大家去收集,然后再进行大数据分析。牛昀说,这个程序目前用户量还不大,还需要不断推广,“我们的目的就是倡导即便自己不去捡,也可以告诉别人,让别人去捡”。捡到垃圾后,对垃圾进行分类、称重,并且把数据上传。

对于过往,牛昀收获多多:“我们组织捡拾,我们倡导‘垃圾随身带’‘随手捡拾 随手公益’,我们还将青年环保教育和乡村垃圾分类相结合,发起‘捡拾中国青年领袖营’项目,我们打造平台,用科技撬动群体性力量,用数据展示现实环境状况。我们的使命:推动中国5%的人口一起捡拾!我们的愿景:一个洁净的中国,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牛昀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019年参与清理行动人数20万~30万;用3~5年实现参与清理行动人数100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林荟萃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