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落成
2019-04-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施剑平/摄像、剪辑

一个世纪前,新渔阳里6号,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它修葺一新,重新亮相。

今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落成暨上海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活动在纪念馆序厅举行。市委副书记尹弘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共同为渔阳里改造纪念雕塑揭幕。

纪念馆即日起试运行,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改造8个多月,展陈还原历史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新渔阳里6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渔阳里的教育阵地功能,去年8月起,“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各方支持下,进行了整体改造。历时8个多月,至今日正式重新启幕。

此次主题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指导,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中共黄浦区委员会主办,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承办。

市委副书记尹弘,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市委副秘书长燕爽,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巢克俭,团市委书记王宇等出席活动。

市委副书记尹弘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共同为渔阳里改造纪念雕塑揭幕,并出席上海青年讲师团“微团课”发布活动。

团市委书记王宇介绍了纪念馆改造的整体情况。

据悉,本次改造在纪念馆内部设计上力求复原渔阳里的江南文化特色,复原渔阳里的石库门建筑特色,在展陈内容上聚焦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2年团的一大召开期间,渔阳里和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在中国革命与青年团建立初期发挥的历史性作用。尤其是强调了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得以相继成立并逐步发展。

“渔阳里”将常态化开设微团课

今日,在一楼序厅,由上海青年讲师团带来的微团课正式开讲。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五四?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团委书记李则立带来的微团课所探讨的问题。李则立将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做了个生动比喻:中国从算盘变成了计算机,而促进这个转变的正是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转型,而五四精神更是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它代表了青年的觉醒,中国的觉醒,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资源。”  

黄浦区卫健团工委书记侯瑱讲述了《他,来自渔阳里》,“他”是俞秀松,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人之一。

去北京念书前,俞秀松对弟弟说:“我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我要等到大家都有饭吃的时候再回来。”就在如今的渔阳里6号,俞秀松的信仰找到了归宿,真正开启了人生的东南西北之旅。

新时代下,青少年该如何成长?如何努力地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这个问题可以在青浦团区委书记沈竹林带来的微团课《人生,就要扎根大地》中找到答案。他告诉现场的青少年:“我们的成长应该像竹子那样,稳稳地扎根大地。只有扎根大地,向上的力量才会更加强劲。”

三名来自上海青年讲师团的主讲人,每人用时6分钟,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团课。

作为青年讲师团的一员,李则立表示,团干部要担负起青年思想引领的任务,为了这堂课,他查阅了大量有关五四的史实,学习关于五四精神的挖掘和提炼,讲课提纲几经修改,“通过这次备课,对我来说也是短期充电的过程,自己学明白了才能讲明白。”

团市委介绍,今年除了计划让青年讲师团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外,还要在“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里常态化、固定时间开设微团课,让更多青年有机会接触党的思想,接受团的教育,让纪念馆成为青年团员的主题教育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