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7项作品进入决赛,角逐第十八届群星奖桂冠 让更多青年群文人崭露“尖尖角”
2019-05-03 文娱

作为第12届中国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将于5月16日至19日在沪展开决赛。决赛入围作品名单近日在沪公布,经层层选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艺术门类各有21个作品入围,共计84个,其中上海有7个作品入围。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这7个入围作品分别是民乐重奏《和·鸣》、情景小合唱《种子》、群舞《红韵》、音乐剧小品《看见自己》、小品《价值》、浦东说书《养猪阿太》以及短篇苏州评话《捍卫者》,代表了近年来上海群文创作的最高水准。

近年上海群文创作高水准运行,很多群文作品在全国屡获大奖。这背后与上海群文创作机制的推动密不可分。上海市群艺馆告诉青年报记者,上海多年坚持用规范的机制来推动群文创作,对接“群星奖”的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就是重要抓手。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每年举办一次,它是上海市群文创作领域最重要的活动,建立旨在为基层群文新作提供崭露头角和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市级层面有了群文新人新作展演,各区纷纷对接设立区群文新人新作的选拔机制,而街道又对接区群文新人新作进行选拔。层层对接、层层选拔,有目标、有渠道,督促着他们年年出新品,为三年一届的群星奖培养了不少精品力作,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选拔只是第一步,每一级选拔结束之后,都会留一段时间进行打磨。在市级群文新人新作结束后,还要召开各门类的创作座谈会,请评委与具有潜力的作品创作者面对面,深入交流,为作品把脉,让群文创作者有的放矢地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作品,推动群文新作从新品到优品再到精品的转化。同时,上海还通过创建群文创作基地和示范点,打造“群文创作孵化平台”等举措,助推群文创作走向新高度。

静安区文化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杨迿这次携小品《价值》入围“群星奖”角逐。《价值》就是从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杨迿这次担任了《价值》的编剧和导演。他告诉记者,“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改了10个版本,现在是全剧组最喜欢的一版。”《价值》的灵感来源于一条朋友圈,讲述一对青年夫妻8年前卖房创业,但是面临所赚的钱8年后只够把原本卖出去的房子再买回来的故事。杨迿说,小品初演时剧本不太成熟,连演员自 己都不能说服自己。但就是在《价值》不断参评参演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专家的意见,不断打磨成熟,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令人满意的作品。应该说,这就是上海群文创作机制的一个成果。

30岁出头的杨迿是上海群文事业培养出来的青年骨干的代表。两年前在第11届中国艺术节的“群星奖”角逐中,杨迿执导的小品《亲! 还在吗》成为上海唯一的获奖作品。杨迿说,在上海群文创作机制的大框架下,《亲! 还在吗》先后做了三次重大修改,使作品有了质的飞跃。上海的群文创作机制不仅出佳作,也不断培养新人。一批青年群文人正在不断成长起来。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