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的话”可一键查询的背后:呼唤“文责自负”传统的回归
“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系统”上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北京的鲁迅博物馆上线的一款“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系统”这两天突然火了。这个被网友戏称为“鲁迅说的话”的检索系统,据说可以检验所有鲁迅在书里写过的话,让网上铺天盖地的那些鲁迅“伪名言”无所遁形。网友如获至宝,解气地对那些名言伪造者说“看你还怎么编”。
但是很快就有人问,鲁迅的问题解决了,那张爱玲呢?如果张爱玲的问题解决了,那还有莫言、余秋雨呢……事实上,“伪名言”已成为网络一大公害。几乎所有的文化名流都被伪造过。张爱玲是现在网上“发声”最多的作家之一,几乎每个领域,各种热门事件她都有看法要发表,但是显然,除了“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以及“人生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那几句话外,网上所谓张氏名言基本上都是假的。张爱玲的不幸就在于她已离世,即便知道被人造假,也无法声辩了。但是余秋雨的不一样了,他曾愤慨而无奈地表示,网上的余秋雨语录大多是假的。
现在有了“鲁迅说的话”这样的检索系统已经是一件好事,起码有了一个权威的标准,有了一种以正视听的行动。但是要制作这样一个检索系统是十分浩繁的大工程。鲁迅一生创作作品700万字,比起那些高产的作家还并不算多,可鲁迅博物馆制作这个检索系统就用了好几年时间,2017年上线至今还在不断完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可以有如此待遇,但若给每一个遭遇“伪名言”侵扰之苦的文化名家都做一个检索系统,以正视听,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根本做不过来,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与其讨论要为那些文化名人做名言检索系统,不如大家都来反思一下“伪名言”为何泛滥到现在这种完全失控的地步。中国人素有“文责自负”的传统。在网上发表观点,即便是引用名家之言,这都是要负起责任来的。但是现在这种可贵的传统正在流失。一些人在享受于互联网上发声的便利的同时,大幅度消解了这一行为的严肃性,连名家名言也都可以随便造假并不以为然。
所以,固然应该为“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系统”叫好,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网络发声的严肃性,呼唤“文责自负”传统的回归,这才是网络“伪名言”根本的解决之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