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应该把焦虑再传给下一代?
2019-05-09 青年

“成人世界把出人头地、成为‘金字塔尖’吹捧成了很多家庭的奋斗目标或教育方向,而忽略了它只是众多人生结局中的一种可能。”

十几年前,父母高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送孩子上兴趣班、补习课。十几年以后,这批孩子成为了家长,新一代父母送孩子上早教课、兴趣证书班、还有升学辅导班。这种紧迫感就像接力棒一样,随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许,代代相传。

图片来自网络

一场比赛

“本来激励自己努力向前的单一目标,却成为了心头沉重的枷锁。”

孩子和家长们,手持着接力棒,向着最高最难的学府、最赚钱最有地位的工作奋力进发,散发出了蒸蒸日上的灼热空气。一些父母觉得这是最好的赛道,甚至人生旅途中必须经历的征程。但这场比赛,以金字塔的塔尖作为目标,以“完美人生”的严苛轨迹作为赛道,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还是又一个尤瓦尔-赫拉利的“虚构故事”?

成人世界把出人头地、成为“金字塔尖”吹捧成了很多家庭的奋斗目标或教育方向,而忽略了它只是众多人生结局中的一种可能。如果社会真的是金字塔,那塔尖下一定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基石。原本被训练得目不斜视、直指塔尖的孩子们,注定有一大部分将到不了所谓的顶点。于是本来激励自己努力向前的单一目标,却成为了心头沉重的枷锁。

一些孩子因为升学压力,出现了部分抑郁症状,甚至自杀的倾向。重点学校的观念被过度灌输,而好的学校又和好的工作、甚至好的人生划上了等号。当孩子无法进入父母心中的理想学校,当孩子把父母设定的目标内化成对自我的期待,他们要如何接受自己?要让他们接受自己是父母曾经口中的“失败者”吗?孩子的人生从来不会因为一场考试、一所学校而完蛋,但这种由学校和成绩就把未来人生划成三六九等的价值观实在扯淡。

心理压力的一大来源,便是无法和自己妥协,认为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够好。但是这对于好的片面定义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它们是好看的学历,体面的工作,准时的结婚证书,这些未必合理,很多时候过于绝对。它们只是额外的任务,而不是生活本身的温度。我们生活应该是我们在学校交到的朋友、流过的眼泪,是工作上被人暗捅一刀后的落寞、追逐梦想时并肩作战的氛围,甚至是和伴侣一地鸡毛的生活。

生活不是笔直的赛道,不可能事事完美,成年人深谙此道,又为何要给孩子定下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生活充满选择,任何选择都一定会附赠它相应的不完美。愿意感受生活的温度,接受不完美,孩子才能真正享受这个选择所带来的快乐,享受这个难得又短暂的人生。

一种乌托邦

“这种对每种选择的美好期待,和细腻享受整个过程的能力,在这个乐园被积极催化。”

家庭作为孩子最初接触也最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孩子最早是透过父母的价值观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每个父母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所以我们的孩子也背负着不同的翅膀开始他们的一生。我所理解的社会不是一座金子塔,更不是一条鄙视链,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需要或者有能力去追求所谓的高度,甚至唯一的高度。作为父母,我想营造更大的空间,让孩子去尝试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想过多地传递给孩子对待现实的焦虑,而希望她有面对困难的信心,接受挫折的准备,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我想减轻她的枷锁,让她去飞翔,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其所爱并为之努力。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寂寞时自得其乐的能力,能够享受内心平静的人生。

前几周,我们一家三口去迪士尼。最后一天,我看着一个个疲惫又幸福的身影,觉得迪士尼最强的不是它的烟火或者灯光秀,而是它的整体设计。它提供了几万种的游园可能性。游乐项目也好,餐厅也罢,还是纯粹去排队拍照,每个项目都让人觉得很值得,每一种行程的排列组合都让人觉得无法取代。甚至还让一些人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规划能力超群。这种对每种选择的美好期待,和细腻享受整个过程的能力,在这个乐园被积极催化。如果我们社会、我们的家长也能够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或许这就是最乌托邦的状态了。

(Psych 隽)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