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举行 快乐起步,向“未来智多星”进发
2019-05-14 青年

本次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主自导的赛事氛围。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小手牵大手,科普趣多多。作为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的衍生活动,第二届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于5月11日在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精彩举行。来自全市15个区的三百多支队伍各展绝活,通过拼脑力、秀技艺、亮口才、比合作,开心投入到这场寓教于乐的亲子嘉年华中。

青年报记者 姚佳森

赛题走心

“蔬菜侠”“云博士”脑洞大开

三下五除二,把废报纸折叠出一棵“未来星球上的青椒”;让马里奥兄弟架起管道,成为垃圾分类的法宝……活动日上午9点开场后不久,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便充满了“DI小达人”的欢声笑语。据悉,今年是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活动举办的第二个年头,该项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报社、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主办,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上海青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在去年开门红的基础上,今年有来自全市15个区300余支队伍参赛,队伍数比去年翻了一番。

“我们是富含营养的蔬菜侠!”在主题为“隐世英雄”的赛场区外,一群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学组成员,正摩拳擦掌,抓紧进行最后的台词彩排。来到场地更为开阔的“云博士2.0”赛区,各支团队则需要利用不超过12张的A4纸,事先制作垃圾投放工具,并在不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下,通过心有灵犀的交流方式,完成代表不同垃圾的彩球分类传输。“今年的家庭赛选题特别有意义,”主办方之一、青年报社的副社长张丽介绍道,“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绿色环保的观念深入家庭,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在设置挑战题目方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DI项目裁判长杨阳详解道,家庭赛一方面遵循了DI原汁原味的出题理念,另一方面以DI团队挑战、即时挑战为蓝本,降低其难度系数,如果把DI市赛看成相对专业的“泳道”,那家庭赛就更像欢乐轻松的“试水区”。

亲子互动

家长注重让孩子自主自导

那么,带上爸妈一起比拼创意,会掀起怎样的智慧小浪花呢?谈及DI即时表演家庭挑战赛的举办初衷,张丽表示,这项特别赛承载着家庭创新教育的重任,出发点是为了让DI的赛事本土化,通过有效衔接,让DI的科创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普及,“DI作为一项市级竞赛,本身具有一定的门槛,相比之下,家庭挑战赛的难度系数则亲民了不少。”

在松江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参赛队中,两位年轻的妈妈和5个孩子共同完成了任务。由于活动当日适逢母亲节前夕,场面更添一份温馨。她们表示:“准备这项赛事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全程都很开心,小朋友既能收获知识点,家长也能和孩子亲密互动。”无独有偶,金洲小学四年级阮隽彦同学的家长坦言,本次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主自导、并没有太多功利性目的的赛事氛围。她欣慰地介绍:“从比赛机器人服装的制作,到剧本的策划,都是我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自己操办的。”

除了家长们的叫好,许多学校同样对本次赛事予以大力支持。作为今年家庭赛的主办地,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不仅广泛组织学生参赛,还尽心当好东道主,派出了近20名志愿者。

实践课堂

派对氛围中感受科创魅力

作为一项多学科融合的赛事,DI处处可见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的培养特色。本次家庭赛现场,不少小选手在动作设计上“腾转挪移”,不亚于一出小小运动会,带来的是“多赢”的联动效应。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举例道,此前有同学围绕跳远是否踩线设计了判定装置,有同学在“无绳空跳”的小发明上开动脑筋,希望孩子们将DI精神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黄峰表示:“科学不是虚无飘渺的,科学创新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呈现、运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他们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科学的追求,融合学校的课程,有针对性打造活动和赛事,建立一套相匹配的科学创新素养培养的体系。”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科创小天地?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陆杰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一个大操场上,学生们带着帐篷围成一圈,中间就是项目展示的大舞台,每个家庭上去展演一番,好似热闹的大派对。你可以看到所有人在中间表演。其实现在很多85后、90后的家长,都很希望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和状态。”

未来升级

与多元评价机制有效结合

因为DI,视野更开阔;因为DI,思维更活跃。这种正向的激励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样适用于激励广大科普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普陀区科技教育以“一核四翼十联盟”为核心架构,努力贯彻落实“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子”的教育理念。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当日细致地观看了多场学生的比赛。她表示,普陀区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这需要长期的积累、系统性的构建,DI的系列活动,正是一个逐步培养学生自信、对科学探索热情的过程。为了让DI系列活动更好地与“推进资源建设的多元评价机制”一致起来,她建议,后期结合基础教育、学校基层,各界的有志之士,包括高校专家,联合起来构建一个评价体系,这个评价并非功利性的考试,它更接近于一把“让学生进步可视化的标尺”,“激励教育工作者,也激励我们的学生。无论比赛也好、学习也好、项目展示也好,其热闹的背后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主任徐蓓娜表示,放眼全球的DI赛事,其本身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年来的课题系统梳理,通过“破题”总结规律、探析趋势、借鉴精华,另一方面希望能把比赛成果有效沉淀、积极落地,譬如让这些比赛的精彩内容纳入普陀区学校少年宫日常的科技培训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体验了解,“普陀区的科技教育一直在进行科普和科创‘两手抓’。DI虽然有挑战难度,但也并非触不可及。零基础的孩子,同样可以来参与。这些都可以丰富到我们青中心一年四季的课程中。”

数说

本次家庭赛有超过300支参赛队伍

来自全市15个区

赛题设有两个:“隐世英雄”和“云博士2.0”

挑战级别按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分为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每队由3-7人组成(团队需至少包含一名学生和最多两位家长)

当日包含家长上场的队伍,约占三分之一


青年报记者 姚佳森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