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遇到了好的双创时代
2019-05-15 青年

上海有浓郁的双创氛围。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今年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第五年。为展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市政府新闻办专题集体采访昨天走进了张江和杨浦。在那里,青年报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上海浓郁的双创氛围以及活力和激情。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张江

工厂改造为全国最大的单体众创空间

创立于2009年的欢乐互娱,是一家有着丰富的游戏研发和运营经验的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核心人员来自腾讯、完美、巨人 、搜狐、盛大、51等,有着丰富的游戏研发经验。眼下,公司坐落于张江科学城丹桂路899号的张江国创中心。

在排列密集的办公室,青年报记者看到,这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程序员们充满了创新斗志,桌上摆放着没有来得及吃完的早餐以及缓解疲劳的靠垫,大家埋头苦干,时不时讨论一些程序上的问题。办公室中央设置了咖啡座,供员工休息。

“以前各类公司都是混在一起的,现在分了片区,像这里就是文创片区,张江优化了片区建设,什么类型的企业,会提供相应的服务。”欢乐互娱联席CEO李薇告诉青年报记者,张江是人才集聚地,浦东、张江都有自己的人才政策。“科技型企业靠人才,国创中心告诉我们要文化输出,朝海外走,可以享受‘出海’后的补贴。我们2018年有一亿美元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张江国创中心前身是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厂房,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功能单一。”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露介绍说,为了使原有的建筑空间更加适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及办公需求,张江集团在进行了充分的产业、功能、招商运营、工程等详细的策划和布局后,对原有的厂房进行大规模拆除与工程改造,拆除改建面积达到50%。

有着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老厂房实现改造更新后,成为一座同时容纳高度聚焦高科技企业通关模式创新的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企业集聚的办公空间、展示张江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的张江科学城展示厅、集中展示园区企业“黑科技产品”的张江科学城书房,以及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各项配套服务的白领公寓、屋顶休闲花园、公共商业餐饮等产业综合体空间。

由此,作为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工厂改造而来的张江国创中心“变身”为全国最大的单体众创空间,成为张江北区未来重要的产业聚集地,以及配套服务集聚的创业综合体。

同时,围绕实现“开放式创新程度最高,运用型创新要素最集聚,改革试验举措最丰富,主导产业成果转化率最高,科技金融活力最显著,创新创业者最向往”的发展目标,张江国创中心正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重要策源地。

以“互联网+”为主导,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三大领域,集聚贸易、咨询、金融、物流等 2.5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张江国创中心形成一体三翼和多点配套的产业格局。项目改造完成一年内已吸引包括美国霍尼韦尔、喜施倍生物科技,德国相干科技、铂浪高设计,日本日立高新技术,澳洲科创中心,中国合力泰科技、海栎创微电子、高仙机器人、只二网络科技、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西安征途网络等产业客户入驻办公。

杨浦

大学、园区、社区“三区联动”

位于杨浦区长阳路1687号的长阳创谷同样也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这里现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专为知识工作者打造的双绿地Campus创新创业街区。

2014年受双创工作推动,在杨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长阳创谷开始更新改造,为老厂房注入了新的动能,创造了新的生机,成为城市更新的典型标杆案例,昔日破旧的老厂房变成了创业创意园区,纺织机械的轰鸣声已成为尘封的历史,被新一代创业者奋发有为的键盘敲击声所取代。

2017年9月,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周在长阳创谷精彩圆满成功举办。2018年被赋予打造“世界级创谷”的使命,并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的典型经验做法、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首创案例。

“长阳创谷现在总办公人数近2.5万人,集聚了一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创业人才,入驻百度(上海)创新中心、埃森哲、英语流利说、爱驰汽车、造就Talk、智能云科等近200家双创领军企业和极富双创特征的中小企业。”长阳创谷总经理奚荣庆说,多年来,杨浦区大学校园、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推动年轻人创新创业。

据介绍,2019年,长阳创谷正式担负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区建设任务。对标“最好水平、最高标准”的要求,通过智能化顶层规划,协调各方资源,分步骤,有计划地建设“AI新技术实验场”“AI新产品示范区 ”和“AI 创新企业集聚地”,打造AI-LINK空间,设置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店、无人健身房,实现管理、工作、生活智慧化智能化,并通过知识带动、辐射示范,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一流的AI+示范区,早日建成“世界级创谷”。

杨浦区的复旦科技园更是吸引了众多学生、老师创新创业。

任职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叶德建现在有双重身份:复旦副教授和上海清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已经“离岗创业”3年的他表示,一旦企业步入正轨,他就重返校园当老师。

“我们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去了解老师的科研成果,把他们的成果推向市场。”复旦科技园总经理王伟说,他们在长三角部分地市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将当地企业的需求对接学校老师,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解决问题。“最近,我们还在考虑为社会培养技术经纪人,推出标准课程。”

王伟表示,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数量多了,创业的条件也比以前好了,未来还会更放松,原来大家反感老师创业,现在已经从反感到支持。“就连文科老师都出来创业了,文科老师创业的内容包括文化研究、新媒体等。”

据悉,目前园区拥有7个地块,空间载体共计20.6万平方米,注册企业1,5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2家、创新公共服务机构13个,累计科技转移转化近1,000项、发明专利近300项。科技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文化教育等领域集聚了一批业内公认的优秀企业。园区企业60%左右与复旦有关,产业业态50%左右与复旦优势学科有关。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