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大树上贴满2万张“膏药”?真相真是脑洞大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这几日,在共青森林公园游玩的市民都会发现,公园内很多大树上都贴满了白色的“膏药”,是这些树木生病了吗?贴“膏药”就能治病?记者5月16日从共青森林公园了解到,这些白色“膏药”原来是捕获树木“杀手”的“疫苗”,预防树木受到害虫的侵蚀。
2万张“膏药”里装满肉食螨
此前,就有市民发现街上有树木“挂吊瓶”,植物专家解释说,给树木打点滴是为了补充树木的营养,帮助促使根系恢复、新根萌发,可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而贴“膏药”同样也是为了预防树木生病。
春天正是树木容易“害病”的时候。据介绍,春天是害螨繁殖的高峰期,像红蜘蛛、茶黄螨、部分瘿螨等螨类害虫,会啃食植物叶片,破坏植物的叶绿素,使叶片发黄、早落,严重影响景观。
由于螨类体形微小,在早春数量较低时很难被发现,而且数量上升速度极快,等发现了树木可能都已经被蚕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也就是需要给树木提前打上“疫苗”。
“贴膏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仔细看这些“膏药”,其实都是一个个白色口袋,里边装满了“杀虫能手”——肉食螨。这种肉食螨专门捕食它的害螨同类,且能捕食各种发育阶段的害螨,尤其喜欢捕食卵和幼若螨,把害螨扼杀在摇篮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本次共青森林公园投放的20000袋“膏药”就是肉食螨的一类——加州新小绥螨。一袋里面大约有3000只捕食螨,每棵树都要贴上4-10袋“膏药”。一旦释放后,它们就会从袋子爬出,自己去寻找“猎物”捕食。袋中还有一些临时食物能供这些“捕虫能手”在释放前短期存活。
每年释放各类“天敌昆虫”杀害虫
据介绍,这种以释放天敌来达到防治害虫的手段就叫做无公害生物防治。由于捕食螨都是肉食性的,不吃素专吃食螨,所以不会对树木造成危害。等到害螨被吃得差不多后,捕食螨也会由于缺乏食物慢慢地饿死,功成身退。在上海地区,已经采取这种方法好多年,尚未发现它对环境有害。
那为什么不用农药治害呢?众所周知,即使是低毒微毒的农药也都具有污染性和毒害性,且会对益虫“格杀勿论”。而一些高大的树种如水杉树高处也不好打药,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据悉,这几年本市对于水杉树已经几乎不再喷施农药了,“疫苗”投放范围也渐渐扩大到桂树、香橼树等树上。
据介绍,作为上海市“无公害防治示范区”之一,共青森林公园释放捕食螨已有三、四年了。此外,公园每年会引进和释放一批“天敌昆虫”,除了捕食螨,还有周氏啮小蜂、花绒寄甲等。森林小卫士“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花绒寄甲专杀天牛幼虫。近年,公园也在积极实施各种物理防治法,如合理布置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等。
据悉,下一步,公园还将扩大面积种植蜜源植物和鸟嗜植物,比如柳叶马鞭草、火棘等,通过吸引蜜蜂等昆虫及鸟类,丰富园区的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大自然对害虫的自我控制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