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发小”!80后妈妈辞职做公益,将社区家庭拼在一起
2019-05-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视频

这些年,都市里的商品房越来越多,但同一个社区里的孩子们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缺少一起玩耍、成长的小伙伴。2012年,浦东一位名叫熊艳的“80后”妈妈和社区里的另外7名宝妈、宝爸一起萌发了“为孩子们找发小”的想法,共同创办了公益亲子乐园,多年来吸引了超过4000户家庭的参与。随着亲子乐园声名远播,甚至还有家住浦西的家长和孩子远道而来。

随着二胎宝宝的出生,2016年,这位昔日国企人力资源中层管理者彻底从职场人转型为公益人,全职为社区服务。日前,上海共有40户家庭获入选2019全国“最美家庭”,熊艳家庭也名列其中。

亲子乐园为社区孩子找“发小”

“城市里的孩子太孤单了。我们小时候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街坊邻居几乎都认识。”1981年出生的熊艳(彤彤妈妈)在入住浦东唐镇的新小区后,看着社区里的孩子们缺乏玩伴,不由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搭个平台为孩子们找发小?”

熊艳一家和小区里另外7个家庭关系较好。2012年临近圣诞节,彤彤妈妈、缓缓妈、开心妈、奕铭爸、宸宸妈、吞吞妈、麦子妈、雷雷妈等抱团组织了一场圣诞节活动。熊艳负责写活动方案,其他家长有的招募志愿者,有的购置道具,有的担任主持,分工有序。这是一场迷你活动,活动场地借用的是未入驻的居委会的闲置毛坯房。几位家长将房间布置一新,小小的空间里升起了气球,回荡着音乐。让几位组织者始料未及的是,简易版活动横幅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家长来围观,到了后来只能“限流”。

“我们几名家长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上班族,对组织活动没啥经验。本来以为最多有十几户家庭报名就很好了,没想到参加的家长人数超出预期,20多户家庭挤满了小小的空间。我们顺势组建了QQ群,这就是亲子乐园的雏形。”抱着为都市楼宇的孩子“找发小、养发小”的想法,在这场活动过后,很快,熊艳和社区内的几个家长就成立了金爵创意亲子乐园,希望“以自己之力为孩子们寻找、培养社区发小,为孩子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童年生活。”

到了第二年春天,亲子乐园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还设置了烧烤环节。家长们组队准备食材,分享特色美食,串组品尝美味。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

即便时隔多年,熊艳仍能精准地回忆起那些年美好时光的诸多细节:“记得2013年,我们举行了宝宝树植树节。大家跑到孙桥去买桂花树苗,刚好物业有场地,我们就在小区现场栽树。现在那些树还在……”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活动太多,经核心团队小组讨论,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人力资源框架。比如在团队里熊艳负责活动策划和规划统筹,其他成员有的负责协调场地(争取物业、政府部门支持),有的负责宣传报道(涉及QQ论坛、微博),有的负责采购,有的管理志愿者团队。前期策划组先把方案想出来,再转给宣传组,之后再转给后援组,解决场地、道具等问题。有一年酷暑,核心团队的成员下班吃完饭后,在社区小鱼塘集合商讨方案,因为太专注,待开完会大家才发现身上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

“最多的一年,我们开展了几百场次的活动。”熊艳掰着手指头列数说,光读书会活动一天就有很多场次,每次开展读书日活动的时候,愿意提供接待任务的家庭一次可以接待8个小朋友。“这个就像现在开直播间一样,同时很多家庭在开展读书活动。这样的主题活动连续做了三四个月,人气很高。小区里的爸爸们也没闲着,每个星期足球队、篮球队都会有赛事。我们经常把同龄的孩子编在一组,‘发小们’无话不谈,活动氛围超级好。”

“二宝妈妈”辞职做公益

让熊艳感到骄傲的是,有段时间很多媒体在报道他们的活动:“每次我们把活动晒在朋友圈,朋友们纷纷点赞,他们都很羡慕我们小区。还有家长专程从浦西跑过来参加我们活动的。”

熊艳的先生是位理工男,在亲子乐园成立之初,先生变身技术顾问和后勤组成员,每次有硬件、电脑、音响方面的问题都是先生负责搞定的。开展活动时,先生又忙着和其他爸爸们一起搬物料、拉横幅。

如果说,2013年那一年活动的频次是一月一场的话,到了2014年堪称井喷式发展,一个月往往有好几场活动。2015年的活动数量在做减法,核心团队考虑将不受欢迎的活动删减,突出大型活动。

这样连轴转式的疯狂持续到了2015年年底,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团队里几个核心家庭的孩子幼升小,搬离了小区,再加上随着课业任务增加,亲子乐园的活动变得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了。

“要不要继续?”熊艳陷入了纠结。就在这时,熊艳收到了一些妈妈的私信。“今年的运动会什么时候开?”“暑假寻宝还有没有啊?”圣诞节的时候,一位小朋友特地送来了平安果,卡片是小朋友的作业纸,上面写着:“感谢彤彤妈妈(熊艳)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这个普通而又意外的礼物,让熊艳感动不已。

2016年有了二宝以后,熊艳辞职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以前的她是个“空中飞人”,在家待的时间很少,很多时候周一早上她拖着行李箱离开家门,直到周五周六才回家。辞职后的她原本想安安心心照顾家里,却始终放不下亲子乐园。

那段时间,熊艳有些迷茫,因为不只是核心团队,随着孩子的长大,核心志愿者家庭也发生了大换血。“之前我们的活动主要是针对幼童的,小学孩子的需求和幼童不一样。原来核心志愿者家庭的需求弱化了,新来的志愿者因为对我们的运作规则不熟悉,需要重新培训。”

亲子乐园设计的活动需要志愿者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志愿者因为不熟悉流程,私自请假,导致某个环节衔接不上。眼看着核心家庭“半集体出走”,志愿者团队要重新打造,志愿服务习惯需要重新培养。想着二宝还小,家里琐事也多,有段时间熊艳打起了退堂鼓。

但这样的念头很快就消失了。虽然邻居们搬家了,但他们仍把金爵创意亲子乐园当成自己的“故乡”。社区运动会启动报名环节后,被老邻居看到了,有人专程从周浦跑回来,有的已经搬到源深体育中心的,也会带着新邻居来参加。“我们小区有不少像我一样是新上海人,他们刚开始在上海扎根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安家。只要金爵创意亲子乐园还在,这些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回忆就是鲜活的。所以,亲子乐园不能散。”

“乐拼”将社区家庭拼在一起

2017年2月,熊艳与几位亲子乐园的发起人沟通,并征得大家同意后,牵头将“金爵创意亲子乐园”正式注册为民非组织,基于亲子乐园发起的初衷将民非组织取名为“乐拼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意寓很多家庭拼在一起,共同享受亲子快乐,共同成长。

许多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手父母”问题不断,他们将育儿话题发到亲子乐园交流群中,激发群友们热闹讨论;有小朋友走丢了,热心的家长会先把小朋友带回家里安顿好并在群里报平安;有的小朋友的玩具在社区公共区域里落下了,有人会拍照上传到亲子群里失物招领;还有家长们互帮互助,接送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孩子们上下学……

“乐拼”成立后在多方助力下得到了快速成长。如它与区团委合作启动“筑梦少年”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与区妇联合作启动“唐妈秀坊”系列活动,为社区妈妈们建立展示与交流平台,建立家长课堂;与洋泾等其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合作,分享亲子乐园的成长经验,带动更多社区家庭参与社区自治建设。

让熊艳高兴的是,到了2018年开始,经过2年的“孵化”,现有的团队又有核心志愿者了。不仅如此,因为有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津贴,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高大上了。“以前我们开展一场活动,就拉一条活动横幅,但现在有了活动经费,可以有更多的道具。活动还是同一个活动,志愿者还是这样一拨人,但活动的品质上了很大一个档次。”

据了解,7年多来,“金爵创意亲子乐园”累计举办各类亲子活动达到近500场,覆盖范围由小区延展到整个唐镇,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区的家庭,参与家庭超过4000户。有QQ群、微信群、公众微信、公众微博等社交媒体支持,形成许多固定的品牌活动。

在金爵创意亲子乐园发展的这几年中,熊艳及其先生也充分感受到了社区亲子教育的好处:孩子们结交的伙伴越来越多,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与小伙伴经常一起互动活动,一些技能也学习掌握得很快;不仅如此,作为父母,熊艳也结交了非常多的伙伴,大家能够互相交流育儿经验、看护孩子,甚至能补足自家的一些弱项。此外,7年的时间让参与的家庭都养成了主动申请承担志愿者工作的习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