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铁上下班在长三角“不稀奇”
今年五一小长假,来自宁波的小张夫妇在淳安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杭黄高铁开通后,宁波至淳安高铁行程只要2.5小时,平时工作忙,趁着假期我们来打个卡,以后会走得更远些。”自去年12月25日开通以来,串起众多旅游景点、被誉为“最美高铁”的杭黄高铁就成了长三角铁路的“网红”线路,客流量接连攀升。近十年来,像杭黄高铁这样,将一个个不通高铁甚至不通铁路的城市纳入高铁“版图”的高铁线在长三角已经开通了18条。而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网,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运力支撑,如今,坐高铁上下班在长三角已不是稀奇事。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高铁编织成网
长三角有了快捷“交通圈”
今年五一,承担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铁路运输和建设管理任务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发送旅客1495.2万人次,占全国铁路客发量的20.9%。其中,5月1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达347.5万人,同比增长44.4%,刷新了长三角铁路历年旅客单日发送记录。去年12月25日刚开通的杭黄高铁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五一假期发送旅客31.5万人次,其中绩溪北站、歙县北站、黄山北站客流分别同比增长134.66%、165.74%、105.72%;5月3日千岛湖站发送旅客1.172万人,创该站开通以来单日客发最高纪录。支撑客流量接连刷新纪录的,是长三角地区不断加密的高铁网。
以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经济总量的长三角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其对道路互联互通的需求从未停息。经济发展有需求,铁路建设就有呼应。承载着经济“输血”重任的铁路,同区域经济发展一起成长壮大,并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一同起舞。
近十年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络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56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4171公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3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高铁。
而随着长三角地区铁路网络特别是高铁网络“版图”不断扩大,“三省一市”0.5-3小时城际交通圈不断扩容,“同城效应”不断放大。织线成网的铁路还像四通八达的粗壮血管与全国铁路干线网络互联贯通,把长三角与全国各地有机连接。
如今,长三角高铁成网运营,与珠三角和京津、东西部地区城市群互联互通,长三角至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哈尔滨、西安等大城市间实现1000公里内5小时到达,2000公里内8小时到达,形成快速便捷“交通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撑。
高铁公交化开行
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家住上海闵行的江先生,年初在苏州找了份新工作。刚开始,他也担心交通通勤问题,毕竟是往返两个城市上下班,但上海与苏州之间公交化开行的高铁让他打消了疑虑。现在,江先生每天乘坐高铁上下班,早晨从上海坐上高铁,20多分钟就到苏州北站,下车后步行10来分钟就能到公司。
在上海虹桥这个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运营时间内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到发,比上海地铁高峰发车间隔时间还短。在上海和南京之间,每天往返的高铁有249趟,平均4.3分钟就有一班。仅苏州一地平均每天就有超过2.9万人常规出行前往上海,周末超过3.3万,节假日最高峰单日超过5万。得益于公交化开行的高铁列车,像江先生这样“双城生活”的人在长三角地区正变得越来越多。
火爆的客流也给铁路部门的运营安排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在既有规模的路网上开好车,即能满足客流需求,又不浪费运力?为此,铁路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梯次安排运力,尽可能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巨大人流变成铁路客流。
铁路部门适应长三角高铁客流比重大的实际,对客运专线实行动车组列车市场化运营方案,在“4+3”开车模式基础上,探索更精细的高铁“一日一图”编制,安排日常、周末和高峰图,按需开车,有效供给。其中,日常图按常态组织图定运行线,于周二至周四实施;周末图按常态组织图定运行线,于周五、六、日、一实施;高峰图于春运暑运、小长假和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实施,同时围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早晚通勤高峰,增加日常早高峰、周末晚高峰开车密度,满足各城市群间通勤、探亲、商务、旅游等不同客流需求。
正是通过不断优化运力安排,长三角铁路用占全国铁路8%的营业里程,承担了近20%的铁路旅客输送量。
今年计划
投产新线996公里 计划开工项目4个
2018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834.34亿元、占全国铁路六分之一,在全国铁路建设投资中连续多年位居首位。杭州至黄山高铁、青岛至盐城铁路连云港至盐城段、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庐江至铜陵铁路等12个项目开通运营。
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年计划投产新线996公里,其中高铁757公里,有序推进商合杭高铁北段、郑阜高铁安徽段、徐盐铁路、连镇铁路连云港至淮安段等6个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按期高品质开通投产,促进东西部贯通;推进连徐、合安、沪通等10个重点在建项目建设,紧密衔接工序节点,确保完成建设投资计划。同时,统筹推进新建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铁路等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宣城至绩溪高速铁路等3个储备项目,能开工的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具备条件的及时纳入开工计划。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5300公里,运营的铁路覆盖三省一市范围内除浙江省舟山市以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区域内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最具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
在快速发展客运网络的同时,长三角铁路也加快货运转型,建设路网性物流中心,发挥沿江沿海区位优势,开行中欧中亚国际联运和海铁、水铁联运集装箱班列,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努力把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转化为货运增量。
目前,上海局集团公司已开通长三角至阿拉山口境、霍尔果斯境、满洲里境、二连境、凭祥境等口岸的中欧中亚班列15条,到达欧洲8个国家15个城市、中亚9个国家19个城市,装车点覆盖区域内苏州、义乌、合肥、南京、连云港、上海等12个主要城市、15个装车站,形成浙江义乌小商品、江苏苏州电子、安徽合肥家电汽配等特色货物的出境班列产品。自2013年第一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至2018年底,长三角铁路共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339列,其中欧洲方向1136列、中亚方向4203列。
2018年,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6.75亿人、同比增长7.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首位;发送货物1.806亿吨,货运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商品车、冷链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7%、45%、64%,集装箱装车占比达20.9%。其中,开行中欧中亚班列1205列,同比增长12.9%。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