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旦建筑变身水墨写意画,是一种怎样的美丽?
2019-05-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复旦大学/供图(除署名外)

老校门、相辉堂、光华楼……复旦建筑覆上一层水墨写意后会呈现怎样一种美丽?“丹青咏志 翰墨生华”蔡志华复旦校园建筑主题作品展5月27日在复旦校庆日开展。

114年之前,在上海吴淞口的一所旧衙门里,复旦在风雨飘摇中诞生,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冲破政罗教网的羁绊。114年之中,复旦大学历经战火纷飞,见证民族磨难,投身新中国建设,一代代复旦人将“团结、服务、牺牲”锻铸为复旦的不朽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图

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14周年校庆纪念日,由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总务处、基建处协办的“丹青咏志 翰墨生华”蔡志华复旦校园建筑主题作品展在逸夫科技楼开幕。此次展出的52幅画作,内容涵盖了复旦大学四校区的著名建筑。蔡志华将其中27幅作品捐赠给学校以献礼复旦114周年华诞。

在学校基建处工作的蔡志华老师是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先后工作于复旦大学四个校区,与复旦朝夕相处了十余年,复旦精神早已入心见行,主攻水墨建筑画的他决定于绘卷中勾勒复旦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韵。历时三年,蔡志华老师创作出了复旦校园建筑主题系列作品,在笔墨浓淡间描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真谛。

以邯郸路上复旦正门的一幅水墨画为例,蔡志华老师描绘了夕阳十分的复旦正门,天色幽黄,人影依稀。远处葱郁的绿植依稀可见,郁郁青青,为整体多增了一份生机与绿意。两侧高大的树植呈对称分布,树枝上星星点点黄色叶子,正是金秋时分。正门口斑驳的地影和车辙印交错,沿着视线延伸到远方。正门之树粗疏有致,浓淡分明,纹理细腻,在昏黄的氛围下显得十分深邃。

光华楼是复旦大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奠基于2002年12月,于200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光华楼之名与复旦校名皆典出《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光华楼主楼由东西两塔楼组成,比翼齐高,西楼以文史哲学科为主,东楼以理科院系为主,两楼间有15层相连,囊括了办公区、科研基地、图书阅览室、资料室等,也包含了学生广场、教师沙龙等师生交流的公共空间;辅楼由东西裙楼组成,相容并立,西辅楼主要为教室,东辅楼主要为校内重要会场。

其时,楼内外书声琅琅,光草前游人往来谈笑,有学生或躺或坐于光草之上,于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安飨片刻安宁;有慕名而来之游人嬉笑、摄影、拍照;有社团群聚抑或三两朋友一起漫谈人生理想;及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之时,亦为一时之胜景。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一处皆是风景秀丽精致,底蕴深厚,古朴与现代融为一体的校园,荟萃百年积淀。在蔡志华看来,如今,在建校114周年之际,从一幢又一幢镌刻着复旦历史烙印的建筑中,回望过去,感受积淀在复旦建筑中的情怀和理想,既可激励复旦人努力前行,又能凝聚起同心逐梦的力量,更会是汇聚共创未来的磅礴气势。

该复旦校园建筑主题作品展将持续至6月1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复旦大学/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