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南段“还江于民”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些故事!
2019-06-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章老师,刚刚没有抢到提问的机会,我还能再问您一个滨江设计的问题吗?”近日,一场以《杨浦滨江 向水而生》为主题的“大家微讲堂·社区政工师”活动,在杨浦区教育学院举行。杨浦滨江南段的总设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章明,从总设计师的视角解读了杨浦滨江以“锚固”历史记忆、开放而非开发的理念实现“还江于民”这个“大民生”背后的故事。

开放的江岸——还江于民通畅可达

据章明介绍,杨浦滨江坐拥浦西中心城区最长岸线,全长15.5公里。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更见证了杨浦从“工业杨浦”走向“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之路。改造中,历史遗存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了,滨江也逐渐开放成为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

演讲中,章教授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一幅幅对比照片,形象地向大家阐释了杨浦滨江的设计理念。在章明看来,建筑的再生,不仅关乎建筑,还关乎场所的,更关乎城市。进入“十三五”,上海确立城市有机更新、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全新思路,特别强调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原先的“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换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严而又严地保护好上海老建筑和风貌区。

在此背景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规划方案。进一步提升黄浦江的休闲游览功能,进一步提升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尤其是实现黄浦江核心段(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沿江公共空间贯通。建设更开放、更美丽、更舒适、更有活力,也更具人文性和生态性的滨江区域。让黄浦江两岸,成为市民、游客体验上海特色、品味历史文化、欣赏风貌景观、感受城市气息的标志性空间场所。

在演讲过程中,章明介绍了滨江设计时的一些思路。如滨江岸线全线开放贯通,以保证滨江沿线空间对公众开放,为此修建了连续贯通的45公里滨江岸线空间;滨江空间建设慢行休闲绿道,全线确保步行、慢跑、骑行三道贯通。此外,设计师打通了腹地与滨江的慢行联系,在岸线和腹地之间至少每200米建立一条垂江通廊,重点串联滨江岸线空间与腹地活动中心、轨道站点、有轨电车站点、轮渡码头等;建设慢行优先的复合垂江通廊,为前往滨江主要道路上的行人过街,至少每200米设置一处地面过街,确保道路上的行人过街安全、舒适、无障碍;通过景观化设计消除防汛墙联系障碍。

展现不同时期和特点的历史文化遗存

据章明介绍,为了打造滨江高品质公交服务,他们建设了一个通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沿江第一层面设置有轨电车线路(远期),第二层面为轨道交通,形成便捷的滨江公交网络骨干,为滨江活动提供公交支撑。

结合滨江各区段不同特征,在设计时,章明所在的团队打造了各具主题的公共空间,结合公共设施设置的大型空间宜为0.3—2公顷,以聚集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宜为1000-3000平方米,以休憩为主的小型空间宜为400-1000平方米。

“我们还建议在每个广场的显要位置设置一处公共艺术品,鼓励公共艺术与遮阳、铺装、照明、座椅和游乐设施等相结合,并体现出当地特色,同时布置高品质的绿色环境,采用疏朗通透的植物配置,突出四季和立体景观。”

章明介绍说,在设计时他们构筑了标志性的空间景观——结合广场、码头、河口等视线开阔的场地,设置瞭望塔、灯塔、塔吊等地标,作为滨江岸线的核心景观标识,同时加强两岸间“看”与“被看”的视线连接,形成具有识别性的对景面,营造两岸景观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那个曾属于大工业时代的杨浦,是一个被各种权属分据割裂的区域。这种割裂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浦江的杨浦滨江区域就逐渐聚集了大量的工厂,沿江边形成宽窄不一的条带状的独立用地与特殊的城市肌理,同时也把黄浦江同城市生活空间之间建起了一道隔离墙。”据章明介绍,在进行杨浦滨江南段设计时还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遗存,展现不同时期和特点的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富有韵味的文化线路——结合风貌保护道路、主要交通道路和滨江开放空间,串联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活动场地,形成具有历史积淀韵味的文化线路。

【互动热烈】感受上海管理的精细与温度

现场,章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了水厂栈道、“雨水花园”、生态之丘等杨浦滨江景观建筑的独具匠心。通过他的讲述,让大家从一盏水管路灯、一个铁艺座椅中,真切地感受到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管理的精细与温度。  

活动中,现场观众还就“具有国际水准的杨浦滨江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空间?”“作为杨浦滨江南段的总设计师,您觉得滨江最值得推荐的看点是什么?”等问题与章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来自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两新”组织的党员杨骏说:“大家微讲堂让思政课变得有意思了,杨浦滨江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但章老师的解读,让我更感受到了它的历史厚度和现实温度。”沪东科技园区的一位设计师刘玥不无感慨地说:“我自己也是从事设计行业的,近距离聆听章教授详细讲解杨浦滨江的设计理念、设计历程,对于开拓自身眼界、激发设计灵感还是挺有帮助的,希望以后还能多一些这样的机会。”

据主办方介绍,本此微讲坛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的青年学生、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区域内园区白领青年、社区党员群众等近200人现场聆听。活动同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杨浦12个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以及园区楼宇党建服务站开设了23个分会场,更多高校、园区和社区青年们以手机移动端、网络平台等各种方式收看、收听在线直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