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例!葛均波院士完成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但是约有半数的患者因高龄等原因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月2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为1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据悉,这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该项手术应用经皮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绍,此次手术患者为一位85岁的女性,房颤、起搏器植入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心衰、肾衰。由于病情重,合并症多,已不能接受传统心外科手术。在著名心脏病专家德国的Figulla教授协助下,葛均波院士顺利完成该手术,术后患者腔静脉压力显著降低,心搏量明显升高,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记者了解到,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多为继发性,起病较为隐匿,往往夹杂在其他心脏疾病中,容易被忽略,故三尖瓣也被称之为“被遗忘的瓣膜”。然而,三尖瓣疾病并非没有临床意义。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可以导致心排量的下降以及体循环淤血,是很多心脏疾病预后不良的信号,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因为既往治疗手段较为有限,效果欠佳而未被重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项14万例病人超声数据库分析,轻、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检出率分别为2.96%、2.22%及1.39%,其中重度患者5年生存率为77%。外科手术是目前三尖瓣反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缺陷,且约有半数的患者因高龄、心功能低下及存在严重合并症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导致目前绝大多数的三尖瓣反流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三尖瓣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应势而生。
据悉,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相对传统手术防暑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介入途径容易实现,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只需把带瓣膜支架放置在腔静脉即可;其次是,由于腔静脉较长且顺应性低,带瓣膜支架固定性较好;此外,由于腔静脉在心脏外围,带瓣膜支架压迫、影响心脏组织结构的风险性较低。目前已有数十例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患者接受该项技术的治疗,手术成功率高达96%。
葛均波院士指出,在该手术前制定了非常详尽周全的治疗方案,多团队合作的协调性相当重要。据悉,这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我国心脏介入史填写了新的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