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内出具报告!沪上医院实现心梗救治“上海速度”
2019-06-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每分每秒都很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死亡率仍居我国疾病死亡构成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带来的威胁尤为严重。

记者今天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从全国到上海,胸痛救治“一张网”正在提速建设中。目前,全国各省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正在大幅提升,总计达900多家。

沪上打造急性心梗救治高效“流水线”

引起胸痛的情况很多,但有些是分分钟致命的,急性心梗就是如此。据介绍,未来10年,我国急性心梗患者数将急剧攀升,到2030年预计有2260万急性心梗患者。

为了更好地为急性心梗疑似患者打通快速诊疗的“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中山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早在2017年便已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是上海市首批获得认证挂牌的医院之一,同年成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两年来,凭借全新的管理理念、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及规范化的胸痛诊治流程,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实现了高危胸痛的早期快速识别、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高效快速转诊,每年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数量均在1000例以上。”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告诉记者,中山医院胸痛中心还在医联体基础上,牵头成立了包括六家医院在内的“胸痛中心网络医院”,为区域急性胸痛患者的双向转诊提供更详尽的指导,有效缩短患者获得有效救治所需的时间。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在这个时段内开通血管,患者多数可得救,所以急性心梗发病后2小时称为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

目前,中山医院胸痛中心已实现院前救护车先行排查、院内急诊联合多科室出具包括心电图、检验等多项检测报告、临床第一时间跟进治疗的高效“流水线”,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安全的分诊和治疗。

在国内率先现实20分钟内完成结果报告

每一位患者的成功救治,都是多学科协同的结果。

据介绍,在胸痛中心的筹备过程中,中山医院医务处积极整合院内多学科医疗资源,定期举行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对每月的救治数据进行总结,对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持续改进,并在网络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对胸痛诊治流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对心梗患者的诊疗如同与死神赛跑,必须争分夺秒。“以胸痛中心建设检测项目之一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为例,作为诊断心肌损伤最主要的心肌标志物之一,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心梗患者,在辅助临床医生制定诊疗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山医院检验科郭玮主任告诉记者,检验科始终以“准”“快”“新”“好”作为质量指标,积极优化流程,最终在国内率先实现大型检测分析仪20分钟内出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测报告。

据悉,这一“上海速度”满足了胸痛中心对急性心梗的鉴别需求,最大程度地抓住了救治患者的黄金时间。

中国胸痛救治一张网建设正提速

未来,中山医院将继续积极投入构建胸痛中心、医联体网络医院、救护中心三位一体的急救网络,搭建院前院内医疗信息会诊平台,共享救治数据和信息,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通过建立、推广急性心梗患者全程管理的‘中山标准’,为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申报和建设胸痛中心提供范本,作为上海标杆之一,推进上海市胸痛中心整体建设和救治水平提升,让广大患者真正获益。

但是,对急性心梗患者实现有效及时救治,并非一家医院所能承担,这对区域抢救网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国,胸痛救治“一张网”建设正在提速打造中。

目前,全国各省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大幅提升,总计达900多家。在上海,已有31家医院的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其中28家为标准版,3家为基础版。标准版胸痛中心多数分布在大型三甲医院内,具备抢救急性胸痛患者的能力、技术;基础版基本面向二级或基层医疗机构,要求拥有及时识别、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转运上级医院的能力。

据悉,接下来胸痛中心建设还将从市中心向郊区辐射,向基层医院辐射,从而让这张“生命急救网”覆盖更多人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