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都是刷屏级的!95后姑娘用时间和光影为这幢楼定制写真
2019-06-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特约通讯员 曹琳 冯万艺/文 受访者/图

你最用心准备的一份礼物用了多久?上海体育学院2019届新闻专业的顾至冉花了20个月。一本图册,4个篇章,115幅照片,历经40余次的拍摄,顾至冉完成了这份献给母校的特殊毕业礼物——绿瓦大楼修缮记录。

绿瓦大楼是上海体育学院的核心主楼,是上体人的精神魂脉。顾至冉将摄影集取名为《绿瓦》,从封面图抽象的绿瓦一页页逼近更具象的绿瓦大楼,每一张都是绿瓦,当然没有什么比大楼之名更能表达作品本身了。在顾至冉看来,能有幸以《绿瓦》记录它重生的过程是一种幸运,把作品集结成册是自己赠予母校特殊的临别礼物。

灵感缘起  学生记者团的选题会

绿瓦大楼是上海体育学院行政大楼,也是曾经的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以其琉璃绿瓦屋顶得名。寒来暑往,岁月流转,她以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活在每个上体人的记忆当中,她缄默记录着漫长历史,见证着身边匆匆而过的学子点滴的青春记忆。绿瓦大楼,是一代又一代上体人的似水流年。

两年前的8月,84岁高龄的绿瓦大楼迎来了一次全面修缮。此前,顾至冉与绿瓦大楼的交流固定在每周三晚八点四十五,她会前往绿瓦大楼208室参加学生记者团的例会。

在学生记者团这个大家庭中,顾至冉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表达方式——摄影。也是在一次例会中,记者团负责老师提议可以拍一组绿瓦大楼修缮前后的对比图。顾至冉接下了这个任务,她早已习惯用相机来记录日常,但绿瓦大楼修缮这样的重量级拍摄对象并不常见。

没想到这一拍就是近两年的时间。

两年拍摄  等待时光呈现它的美

对于顾至冉来说,带着安全帽在十层的脚手架爬上爬下,不算是困难反倒是珍贵的经历。

“我想,除了施工人员,没有人比我离之更近了。”绿瓦大楼在修缮过程中被封起来了,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得一见,幸运的是很多有趣的细节却被顾至冉的镜头记录了下来,这些细节也不断充盈着顾至冉对绿瓦的认知。

她在四楼的仓库中找到了一张旧床、在楼道的墙壁上发现了日本人的名字……她用镜头记录当下,也用镜头寻找历史,修缮中的绿瓦大楼处处充满着乐趣。

顾至冉也在思考她记录的绿瓦和别人的绿瓦可以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其他摄影师可能是把绿瓦给‘对象化’了,就是说这是一个拍摄物体,咔嚓一下就拍完了。我是以一个被动的视角出发,我在摄影机后面等待,等待绿瓦自己给我呈现什么出来。我要做的只是去按下快门,长曝光三秒五秒八秒,然后,就等待着大楼呈现给我一些东西。”

“整个拍摄的过程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我慢慢发现什么时候拍绿瓦是最好的,什么时候去呈现它,或者是以什么样的参数,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时间段去呈现它是最好的。”通过漫长的等待,顾至冉逐渐找到了规律,引领她去发现更美的绿瓦。

她渐渐发现,曝光的时间越长,镜头能呈现出来大楼的细节越多,那些比较斑驳的痕迹、彩绘也会随之呈现。下午三四点钟去拍四楼的大屋顶,光会最好看。四五点钟太阳在西边,长曝光之后会有一个圆形的光散……


绿瓦内外  人是最美的风景

从2017年8月3日开始,绿瓦大修工程至今已经有650多天,总共有60名工程师和200多位工人参与整个修缮过程。他们笔下的图纸和手中的砖瓦延续着这座86岁高龄建筑的生命。镜头内外,顾至冉都在和他们交流。

“热心的徐工对这幢大楼的历史背景很有研究并且在古建筑修复方面十分有经验,我对绿瓦的了解一半都来自与徐工的交流;采访周韦平老师的过程中,他会耐心地跟我这个‘门外汉’讲解,例如宫殿式建筑中脊兽制式及其修复的基础知识;张红卫师傅是我在徐工退休后才认识的,为人和善,他经常会用微信告诉我大楼修复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在顾至冉看来,给绿瓦以新生的除了这些工人师傅,还有更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

顾至冉并不想通过照片突出工人们有多辛苦,而是通过对等的关系和他们交流,去展现他们跟大楼的关系。随着交流的深入,照片中的人物也有了灵魂。绿瓦与人的互动成了顾至冉最喜爱的组图。

“任何一座建筑是因人类的生存需要而存在,前人完成创造后,我们便背负着延续其生命的责任与义务;人物在纪实摄影中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人文关怀作为先导的价值体现,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在第四部分‘大楼之外’中,我聚焦于工人,并且试图让前者与这座大楼在同一维度中产生联系。”顾至冉说道。

绿瓦书签  可以随身带走的绿瓦

“20个月我完成了近3000张图片,但似乎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绿瓦的唯一性,昏暗且真实的工地环境与其曾经特殊的身份都是让这些图片显得有些欲言又止的原因。”作为一名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顾至冉认为上海体育学院多元的人才培养氛围培育了她的艺术气质,在未来,顾至冉还会选择继续用镜头来讲故事。

在绿瓦拍摄周期里,她还在准备自己的作品集。目前,她已经成功申请伦敦艺术大学的伦敦传媒学院继续深造,在那儿,她想阅读更多的文字和理论。

除了摄影作品之外,顾至冉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用线条描绘的绿瓦金属书签。

“这两年入校的学弟学妹都没有见过绿瓦大楼的真容,我想要给他们展现一个我心目中最好看的绿瓦。也想让所有毕业生都能够有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绿瓦,就想到了把绿瓦大楼做成金属书签。”

跟摄影集的编排制作一样,一个简单的绿瓦大楼书签也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前期勾边画图就持续了半个多月,跟工厂一起商量书签材质,造型设计,书签经过了三次打样。不是设计专业,顾至冉的书签包装设计也是几易其稿,光颜色就出四个版本。

“想要把绿瓦和体育的元素结合起来,又要整体感觉复古华丽,挺不容易的。”最后的成品中,你会看到由跑道状的祥云环绕的绿瓦大楼,而祥云上的花纹全部来源于绿瓦的彩绘图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特约通讯员 曹琳 冯万艺/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