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如何更好改编成电视剧?
2019-06-14 文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电视节每年都有很多热门话题,今年的热议话题之一就是影视剧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有观众表示,现在都讲IP改编,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影视剧改编仅仅是借鉴了文学作品的IP而已,甚至于仅仅只是一个作品名称,这种改编是否真的成功,引起了不少谈论。

就在上海电视节举行期间,一个“最想被翻拍成电视剧的小说”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列出那些最想被拍成影视剧的小说作品。最集中的作品包括《十年一品温如言》《龙族》《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深海里的星星》《一生一世笑繁华》等,观众还提出了期待出演的演员。但是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这个话题的回答是“无”,主要认为这几年不少小说翻拍而成的电视剧质量一般般,甚至有点“毁原著”。

网友的担心源自很多次“伤心”的经历。一些翻拍自原著小说的影视剧作品确实常常会遭遇吐槽。此前,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才刚刚播出,就被吐槽和原著“没有半毛钱关系”,另外还有粉丝调侃“剧中乔菲和程家阳跟小说主人公只是同名吧?”就连《翻译官》小说作者缪娟都看不过去,“电视剧保持了人物的性格,不过故事改编偏离得有点远。”《择天记》也是如此。电视剧播出后,很快有网友表示,原著小说的人物“被毁得差不多了”,和小说环环相扣的情节相比,剧情不太经得起推敲。

事实上在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影视剧改编怎么改,如何既保持原著的精神,又有所创新突破,这些都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烈谈论。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表示,网络文学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按需生产”的方式。在平台上,大量的读者会在上面表达他们的意见,作家会根据读者们的意见创作作品。所以,网络文学整体而言始终是跟着用户走的。也就是说很多改编成影视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反映了受众的喜好和兴趣点。如果改编影视作品时,对原著随意删改,甚至于改到只剩一个名称,这对原先的受众是一种不尊重,同时对影视制作方来说恐怕也是一种损失。

但是影视剧改编要有所保留,也要有所突破,这是一个技术活,对编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参加上海电视节的著名导演傅东育将此称之为“专业性”。他执导的《破冰行动》近期大受欢迎,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了这种剧本改编的专业性。傅东育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专业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实。为此在写剧本的过程中,编剧组采访了一百多位工作在一线的警察,了解残酷的缉毒现实。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有因有果,这样逻辑的真实性才能打动观众。所以改编影视剧决不能仅仅是闭门造车,还要求改编者重回现实,进行二度创作。

一些专业人士对记者说,推崇文学改编影视剧,就是看中了文学扎实的故事和情节设置,这有利于提高影视剧的水准。如果只是借名改编那就有点名不副实了,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实不足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