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的夏天发生了什么?华为高级副总裁在复旦毕业典礼上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慕梁/图
21日,复旦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作为校友代表,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作了题为“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发言。他勉励复旦学子,年轻就是要敢想、敢闯和敢干。
31年前,1988年的夏天,张顺茂本科毕业,躺在相辉堂前的草坪上,他仰望着星空,却一片茫然,何去何从?留校读研、出国留学、去军校当军官?
他坦言,出国留学当时非常热,当军官也是男生的梦想,自己的恩师章开和教授保荐他留校直升研究生,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小城市的一家电视机厂工作。
“愿望非常好,就是希望离父母近一点,能够照顾他们,然而,事与愿违,不是我照顾他们,而是他们总是为我操心,深深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浑浑噩噩了大半年,撞到南墙赶紧回头。”张顺茂拨通了章老师的电话,说想回复旦读研,章老师说:“你回来吧”。
3年后,1992年的夏天,研究生毕业前夕,张顺茂再次躺在相辉堂前,还是那片草坪,还是那片星空,还是一片茫然,何去何从?再次走到十字路口,这次该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了吧:留校、出国、上海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人类个体的轨迹就像量子力学中的粒子一样,具有不可测性,他当晚没有做出任何选择,第二天背起书包,跟两个同学一起闯进了南方那片开放的窗口。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不确定性中又蕴含着某种必然,我就像被黑洞吸住了一样,一去不复回。”张顺茂对同学们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就是要敢想、敢闯、敢干,错了又有什么关系,不错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经历谷底,怎么欣赏高峰的壮阔!就是要趁着年轻,放开手脚,大胆去做,大胆去闯,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2年来到深圳,张顺茂一开始报到的其实是另一家公司,试用期间被华为吸引,被老板用五张羊皮换过来,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走就是27年。
“我有幸参与了C&C08开发的全过程,8年时间,伴随着产品的成功,公司的成长,我从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做到产品副经理、产品经理、总工程师、固网产品线总裁,如果要问我怎么做到的?那就是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还不够,还要不断创新,思考怎么做的更好,做到极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张顺茂说,在华为的27年,绝非一帆风顺,有登顶的兴奋,也有跌落谷底的失落。直面挫折,永不言弃,摔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站起来。
他坦言,2006年,正当他一路高歌猛进、意气风发之时,自己因一个项目犯了错误,跌了跟头,从无线产品线总裁被“发配”为拉美片区副总裁。刚到巴西那会儿,常常一个人躺在酒店,拉上窗帘,闭门思过。数次想过辞职,想过放弃,想过在家陪陪老婆孩子,但思来想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依然是他的选择。“我还是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个团队的战斗激情,热爱这个大平台的。”
忘记过去的辉煌,丢掉以往的荣耀,从零开始。经过5年的努力,张顺茂终于让拉美地区部的业务从倒数第一变成公司的产粮区。
张顺茂勉励复旦学子,学无止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没有成功,只有成长。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终身成长。
张顺茂不无感慨地说,回到母校,就回到了梦想最初的地方,“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在耳畔回响。“百年前,复旦立校之初,就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力量,而今一代又一代复旦人走向各行各业、走向世界各地,我们将自强不息的力量也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张顺茂与师弟师妹们共勉:前路无惧,自强不息,风雨之后见彩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慕梁/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