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导演章家瑞:片中的英雄主义是年轻人需要的精神
2019-06-24 文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是悬疑爱情片《穿越时空的呼唤》。这部此前悄无声息的电影被选片人们青睐,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近日,该片导演章家瑞和制片人香墨接受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导演表示,“被选为开幕片,应该是片中的英雄主义,想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被看中,因为这部影片是呼唤当下年轻人需要的一些东西。”

 想表现上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色彩 

Q:片方是何时知道电影被上海国际电影节定为开幕片的?

A:六月初知道的。当时很意外,因为我们报名时已经晚了,只剩一两天。当时拿到了龙标,但是还没拿到放映许可证。参加电影节需要两证,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虽然报名了但是没抱希望。最终,可能是片中的正能量和精神、呼唤英雄主义的这种主题,是当下年轻人需要的,所以被电影节选为开幕片。过程中有幸运的成分,算老天爷眷顾吧。

我们现在反应底层尤其是工人生活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少了。所以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我很感动,它讲述了普通工人的一生。我这部电影也是讲工人——长江上的航道工。到那边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长江上那么多的轮船,保证航道安全是这些人的职责,他们默默地把一生都奉献了,青春、家庭、爱情都留在了这个地方。我觉得他们很值得去表现,让更多人去知道。从这个角度,也是我们的电影被选为开幕片的重要方面。

Q:电影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为什么对那个年代的故事这么有兴趣?

A:电影主要的故事,主要是写上世纪80年代几个大学生的爱情生活,关于他们青春、关于事业、命运和梦想的故事。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代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最具有英雄主义情怀的时代。我本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是这一生中都抹不掉的。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拍一段那个年代大学生的爱情书。我其实还有另外的剧本,专门表现当时的校园爱情的,但没机会表现它。现在有机会,我就想着,要把对那个年代的感悟,通过这部电影把它拍出来。

那个时代理想主义色彩特别浓厚,而且刚刚改革开放,看到世界大的变化,觉得中国人应该迎头赶上,中国要崛起,就像电影中的那一幕,当中国女排第一次战胜日本队获得世界冠军,大学生们都疯狂了,这真的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强烈希望中国强大的感情。

Q:那您怎么评价“90后”“00后”的世界观、价值观?

A:都无可非议。两个时代跟当年确实不一样。“90后”“00后”正好处于中国市场经济确立、社会大发展时期,对物质的需求比较看重比较自我,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得考虑怎么生存,生存之后怎么找到个人生存的价值。“80后”大学生因为是分配所以还没这样的顾虑,当时是集体的对物质无意识,相互考虑别人的感受,像电影里讲的故事那样,即使有爱,也会放弃,只为了他人的感受。

时代不一样,各自有对世界的看法。但我希望双方能沟通。

 片名听起来像穿越剧但其实很深刻 

Q:为什么会用《穿越时空的呼唤》这个片名?会让人感觉是穿越剧,而穿越剧现在名声不太好,您会有担忧吗?

A:当初确实有担忧,怕被以为是穿越剧。因为穿越剧已经滥了,让大家有抵触情绪了。但最终还是没怕,因为我们内容是符合片名的——两代人两条线有交叉有平行在叙事中展开了。

最关键的是,我们讲述的是两代人的沟通和共振。现在这代人不了解父辈那代人的情感和付出,父辈也不了解子女的青春状态。这种隔阂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两个时代的故事,放在一个平面上,如何相互呼唤,在呼唤中找到理解和相互的释然。叙事的结构,表达的情感,决定这个片名是有意义的。看完电影也会知道,这个名字是确确实实适合这部电影的。

Q:这部电影比较文艺,考虑市场吗?

A:如果它在电影手法、叙事结构上,还停留在我以前电影上,现在的年轻观众接受是有难度的。但现在叙事方法上,我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用了悬疑的表达,来包装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也是希望更多观众看这部电影有代入感,对故事和谜底,不到最后一刻,不会知道里面隐藏了一个多么大的秘密。

做了这样的尝试后,我们也在内部小范围请了年轻观众来看,让他们真实地谈感受。多数被感动。尤其是女性观众,哭得稀里哗啦。很多人说中间没走神,因为电影节奏很好,不是慢慢道来。

当然,它不可能和纯商业电影比较,毕竟还有文艺情怀,但文艺电影不是说就不能被关注和接受。文艺市场这两年也在逐渐扩大。像《何以为家》,票房就达到了三个多亿。我认为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故事讲好,情感表达得特别充分,手法上更接近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这样,这部电影会有好的收获吧。

Q:您接下来会拍什么类型的电影?

A:我们第六代导演都在转型。当然我们一直想拍文艺电影,想表达人性,但是市场太无情,票房惨败会给投资方带来挫折感,电影的传播力量和范围也相对缩小——好多人都说文艺电影不用去电影院看,等着上网看。我这种导演就面临尴尬,所以未来会尝试类型片。

这对我来说不难。我2005年导演的《花腰新娘》,在央视6套播出了不下一百次了,每次播都有人发信息给我。那次是我的尝试,轻喜剧,故事很好看,观众也觉得一口气看下来很过瘾。接下来我会尝试在类型化方面下功夫。接下来可能去国外拍一部带悬疑喜剧,但也不会是看完热闹就完了的电影,希望有人性深处的表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