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一律18岁?委员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引热议
2019-06-30 青年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者按】

“赞成,结婚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反对,个人认为原有的法定结婚年龄比较合适,人是要经过一些历练才会懂得分辨的”……这两天,“委员建议适当下调法定结婚年龄,改为男女均18周岁”引来热议,专家学者、网友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对于这一重磅话题,作为当事人的“95后”“00后”怎么看?婚姻家庭、青少年权威专家怎么看?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 事件回放 

委员建议适当下调法定结婚年龄,男女均18周岁

6月26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二审稿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在审议中,有常委会委员建议降低法定婚龄,改为男女均18周岁。消息一出便引发热议。

据悉,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中规定男女婚龄均为20周岁。1980年婚姻法将法定婚龄提高到男22周岁、女20周岁。此次草案二审稿维持了现行婚姻法婚龄的规定。

但在审议中,有委员表示,法定婚龄已经到了该大幅度降低的时候,并建议改为男女均18周岁。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 争议不断 

“95后”“00后”怎么看?

反对派:结婚生娃成本太高,反对法定婚龄提前

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95后”“00后”投出了反对票。

1999年出生的小张今年是一名大二在校生,他表示,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完成大学学业就要22岁了。很多人还会选择读研读博继续深造,倘若博士毕业后还要找工作,花几年时间稳定下来,这样就30岁出头了。早结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我身边的‘95后''00后'们都不想要孩子,觉得太麻烦了。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法定结婚年龄改到16岁也与我们无关。”

张同学认为,现在的事实是结婚率低、出生率低。在他看来,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原因是结婚生子的成本太高。“可能农村的孩子成家要早一些。但若18岁结婚,也有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因为买不起房,无法自立,租房成本又很高,所以早婚早育未必是一件好事。”

“00后”大学生小刘也投出了反对票。“和大多数人的观点差不多,我自己还是个孩子,没有经济实力,怎么承担起这份责任?虽然结婚不一定就代表着要生孩子,但是结婚这件事还是挺严肃的。可能有些小情侣恋爱几年后确实愿意一起为未来努力,决定了这个陪自己走一生的人就是Ta了,希望可以早点结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年轻人在这一时期自主能力其实都不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对未来也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因此,我觉得下调法定结婚年龄是不合理的。而且,十八九岁的孩子通常很清楚自己确实没有达到结婚的条件,所以就算下调了,也不见得结婚率会上涨。再者,很多家长(社会的整体认知)也把早恋视为一个问题,这与18岁结婚也是矛盾的。”

大二学生、2000年出生的黄同学表示不赞同下调法定婚龄。“就一般人的成长节点来看,十八岁结婚,那十八岁之前可以有一段恋爱,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早恋’,怎么说都不太适应现在的教育状况和青少年发展。

赞成派:“95后”“00后”心理成熟度高于“80后”“90后”

1999年出生的华政大一学子小黎却认为,下调法定结婚年龄没什么不妥。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相应制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00后”接触到的信息量很大,其心理年龄也不再是“80后”“90后”18岁时的成熟度。

也有网友认为,下调法定婚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青年报资料图。

═ 专家声音 

有赞成有反对,专家也分成两个阵营

赞成派:给公民多一个选择权,用不用随你

全国政协委员、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黄绮认为,法律规定的内容是底线,即年轻人在18岁这个年龄可以结婚。法定结婚年龄降下来,其实是赋予公民权利。“下调法定结婚年龄后,用不用是你的权利。法律没有提出把法定结婚年龄提高,而是降下来,这就给公民多了一个选择权。”

“法律是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应该要考虑到全国各地区的情况。这几年城市人口的初婚年龄在不断提高,有的地方甚至提高到了30多岁,但在边远地区、农村等,当地人结婚生子很早,法律不许可的情况下当事人拿不到结婚证,孩子也报不了户口。”黄绮指出。 

她认为,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有法可依。毕竟18岁的成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结婚就是合法的民事行为之一。“我们的民法总则在原来的民法通则的基础上也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年龄做了调整,将限制行为能力的年龄从原来的10岁下降到了8岁。这是因为现代人心智成熟年龄比原来要早,也有合理性。 

黄绮还分析说,法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法律将治产人(可以自己处置财产)的年龄定在20岁。与此同时,法律还规定,如果公民18岁结婚了,那也就成为治产人了,这是考虑到,不同的人,心里和生理的成熟年龄会有一定差异的。

“人与人不同,有的早熟,有的晚熟。既然是全国性适用的法律,就需要全盘考虑。”黄绮指出,就算法律最终下调了法定结婚年龄,很多人还是不一定在这个年龄结婚的。就好比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但经济基础越好的地方越是倾向于晚婚。就拿上海来说,初婚年龄一年比一年晚。所以说实际结婚年龄和法律规定的可以结婚的年龄无关。”

反对派:在18岁求学最关键的时刻,没时间谈婚论嫁

对最近热议的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的话题,市政协委员、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认为,除了话题能吸引眼球外,没有太多实际的功用。

“近年来,即便有了全面二孩的政策助力,也拉动不了人口出生率。部分城市的实际初婚年龄在30岁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下调法定婚龄有何实际意义吗?”杨雄指出,立法要有引导性,难道法律的出台是为了引导早婚吗?如果法定结婚年龄下调到18岁,却鲜有人结婚,那么这一法律有政策意义吗?

杨雄认为,18岁的花样年纪,很多年轻人刚刚读高三、上大学。在求学最关键的时刻,哪有功夫谈婚论嫁。法律的出台要和实际大数据配对。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反而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缓解部分城市的严重老龄化程度。不如全面放开生育,这对促进人口出生率有正向意义。

“一刀切的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最好能一城一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