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这些“精灵”在夜晚唱起了协奏曲!
竹节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上海植物园/图
上周末,上海植物园2019“暗访夜精灵”活动小试牛刀,今年能看到哪些夜间物种?想要看到这些明星小精灵,该如何入手观察呢?记者跟随植物专家们一起来教给你小诀窍。
黄脉翅萤的荧光。
夜晚让这些“精灵”唱起协奏曲
昆虫是最多的物种。第一“明星小精灵”当属上海植物园的本土物种——黄脉翅萤。在暗夜里发出点点荧光的萤火虫,似乎是在祝福大家能开启一次美妙的夜探之旅。
夜晚让昆虫们一起唱响了一支协奏曲。隐身大师竹节虫,隐藏在广玉兰大道两旁的灌丛中,夜幕降临才悄悄现出真身;寂寞了一两年的黑蚱蝉终于爬出地面完成羽化,上演“金蝉脱壳”;鼻优草螽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奏响了美妙的音乐,期待获取雌虫的青睐;有百足虫之称的蜈蚣敏锐地发现了鳃金龟,猛扑上去紧紧抱住了猎物;蜘蛛在八卦网上坐享其成,等待猎物自投罗网。
鼻优草螽求偶。
也有市民熟悉的朋友。水塘中,相手蟹、克氏原螯虾开启了一天的新生活,后者其实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龙虾。金线蛙和中华大蟾蜍爬出洞穴伏在岸边和水草上休息。灰巴蜗牛和鼻涕虫悠闲地爬来爬出,享受雨水的滋润,其实鼻涕虫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蛞(kuò)蝓(yú)。
菜凤蝶
勤劳了一天的菜粉蝶随着夜幕降临进入了梦乡;有捕蚜小能手之称的草蛉开启取食盛宴;身穿精致裙装的广翅蜡蝉聚集在一起,仿佛在开夜party。植物大楼旁的榆树上居住着众多甲虫、天牛、天蛾、弓背蚁等各种小精灵,宛如一个昆虫的王国,所以这棵历经风霜的大榆树也被笑称为“神树”。
雨后的植物千姿百态。各种菌类、苔、藓也快速生长。在夜幕下,睡莲花朵闭合、叶片卷曲进入了睡眠状态,而曼陀罗精神焕发,开的更加娇艳了。
草蛉
学会这些技巧在小区找到昆虫也不难
据介绍,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活动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欢迎和追捧,暗访过程中竟能发现如此多的夜精灵的确令人震撼。植物专家表示,想要准确快速的找到心仪的小精灵,也可以学上一点小技巧。
比如通过昆虫的卵发现它们。有些昆虫会将卵产在植物叶的背面较隐秘的地方,而且卵的颜色和形态具有保护色或拟态,防止被天敌发现,如草蛉,蝽,蝶、蛾类昆虫。尤其是草蛉的卵与植被间还拥有长长的连接柄,更是防止被天敌猎食。
曼陀罗
蝉蜕是蝉科昆虫羽化后的蜕壳,找到它们证明本体也不远了。上海植物园常见的体型较大的蝉有黑蚱蝉、蒙古寒蝉、蟪蛄,它们羽化时的高度不同,黑蚱蝉和蒙古寒蝉羽化时爬的较高,在高大乔木上会爬至1-5米高度;在灌木中,黑蚱蝉喜欢爬至顶端枝叶上,蒙古寒蝉喜欢呆在枝干上。蟪蛄体型较小,约2厘米,爬行能力弱,一般在树干30厘米以下便可发现。
昆虫啃噬树叶留下的咬痕,啃噬树干留下的洞或者产生的分泌物等都可视为痕迹。例如二月兰的叶片背面被潜叶蝇或潜页蛾取食叶肉后留下的弯弯曲曲的白色轨道;梧桐被梧桐木虱寄生后分泌的保护幼虫的白色粘稠絮状物;杨树、柳树等被天牛钻出的树洞,被锹甲啃食的痕迹。
金钱蛙
当然,找到昆虫们住的“房子”,也能容易发现它们。蜂巢是最常见的昆虫巢穴。大型的有马蜂巢和胡蜂巢。植食性昆虫中,常见的造瘿昆虫如蚜虫、瘿蚋、瘿蜂等会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植物受刺激后,细胞会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畸形瘤状物或突起,这就成为寄生昆虫生活的“房子”。卵孵化出的幼虫可直接取食瘿瘤或附近的植物,通常可以在柳树、榆树、蚊母树上发现虫瘿。
掌握这些寻虫搜索小技巧,即使在我们的家附近,或许都能发现不少有趣的物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上海植物园/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