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风呼啸的声音!走进追风者的炫酷世界
2019-07-03 青年

青年报记者 吴恺/文、图

戴上头盔,穿上骑行服等装备,连续骑行四五个小时,这是一群最酷的追风者。

人送外号“跃指导”的李佳跃已经骑行19年,每周在世博大道上必定会出现他的身影,一口气骑行4小时,里程能达到130公里至140公里。

他表示,骑行健身有着诸多优势,比如相较于跑步,骑车对于膝盖的伤害更小,骑行还能磨炼人的意志力,练就永不放弃的精神,他觉得这些精神的培养对工作也很有益处。

这名“85后”是骑行圈里的“老法师”,如今经常组织志趣相投的青年进行训练,制定训练计划。

“90后”葛嘉雯就是李佳跃所带的“徒弟”之一。葛嘉雯是一名老师,2017年4月,她组了第一辆钛架公路车,正式入“坑”,2018年开始参加各种联赛。

葛嘉雯每天都会练习两小时,自从和小伙伴们一起骑车,她才发现这个城市里原来有这么多自律又努力的人,她也想像他们一样,为了一个目标,克服所有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努力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强。

训练过程中,葛嘉雯感受到竭尽全力的疲惫、累到虚脱的有氧,都让她无数次想放弃,又无数次坚持到底。

骑行装备的花费更是不小。葛嘉雯介绍说,她第一辆钛架公路,从组装到改装升级一共花了3万元左右。第二辆Canyon Aeroad公路车是直接从海外官网海淘的,整车2.8万元,后来升级成顶级又花了1.5万元左右。

其余如锁鞋、骑行服、骑行眼镜等装备,顶级的都要一两千元。“每月还要在能量棒、能量胶、蛋白粉等能量补给上,开销好几百元,入‘坑’至今一共花了近8万元。”

不过让她高兴的是,骑行训练为她的体型带来很大变化,半年时间瘦了14公斤,体脂降了9%。在2018年环溧水自行车赛上,她获得了女子组第四,拿到500元奖金,虽然去掉路费和住宿费,最后只剩下200元,但依旧让她开心不已。

因为骑行获得改变的还有“00后”Abraham。这名因为喜欢看环法自行车赛爱上了骑行的高中生,尝试了人生中很多“第一次”,比如有一次在大雨中骑行了5小时,“我觉得骑行还让我变得更专注、自律,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青年报记者 吴恺/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