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放心给邻居管,自制点心供取用!来看城市治理的“绣花针”功夫
青年报资料图。吴恺/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宝山区有一批“活力楼组”,专业达人会提供消防安全、烘焙教学、医疗和法律等服务;有居民经常外出,就将家中钥匙很放心地交给邻居保管;烘焙高手经常将自制小点心放在楼下大堂,供赶着上班的邻居取用。分享、互助、信任成为了楼组标签,居民也更愿意关注、参与社区事务。
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城市治理需要“绣花针”功夫,像这样的创新实践案例并不少。7月6日,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发布。
据介绍,由上海各区、委办局等单位报送的110多个案例,经过案例申报、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选出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业界共治”平台、黄浦“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等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此外,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综合治理、闵行区人民检察院首创性侵者从业限制机制等10个优秀案例及12个提名案例也同时揭晓。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同上一届相比,此次入选的创新实践案例展露出时代新气象,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不仅出现了新探索和新趋势,还与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背景下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以全国首创的“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模式,力开区域公共治理模式之新,树起“上海服务”新标杆。黄浦“文化思南”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文脉资源,“思南读书会”“思南赏艺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项目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上海,社会治理不再是政府独自承担的任务,社会力量和公众社会治理的协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渐成趋势。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与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共同在微更新领域展开社区实践,五角场街道引入高校人才力量,聘请相关专家担任“社区规划师”。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有了专业规划和设计支持,社区更新工作的整体品质实现有效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走出新路,社会治理创新也让老百姓获得感与日俱增。浦东新区“美好周家渡”战略打造标准化样板居民区,社区环境更好了;虹口“全岗通3.0”换来百姓人心通,居民办事更方便了;嘉定区菊园新区细化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创新定时定点投放机制,“绿色自治”让社区风气更文明了。
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等单位共同发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