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拉茶叶罐制成的二胡吗?垃圾大变身,666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视频(除署名外)
茶叶罐、PVC水管做成的二胡,饼干铁盒制作的尤克里里,汽车、自行车废弃零部件组成的打击乐。快看,民乐器“变身”了!
这些民乐器被一群青年带进了普陀区各个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主题活动中,一曲《南泥湾》,一曲《小手牵大手》,让垃圾变废为宝,奏响垃圾分类新时尚。
茶叶罐制成二胡奏一曲《南泥湾》
这应该是“二胡界”不同寻常的一把二胡,废弃的PVC水管制成的二胡杆体,空的茶叶盒子做成二胡琴桶,琴桶本该用蟒蛇皮的一面被一块木板代替,二胡“耳朵”由三根路由器天线杆组成,二胡头部位置还套上了一个空牛奶盒。上弦、调音,就能正常演奏。
在普陀区一场“靠普分类·捡拾未来”的活动中,上海音乐学院大二学生余静怡就拉着这把特制二胡,与笛子一起合奏出一曲《南泥湾》。
从幼儿园中班就学二胡的余静怡,经历过大大小小表演现场,要用如此特别的二胡演奏还是头一回,这也让她感受了一次“原汁原味”的二胡声,“声音比较小,没有一般的二胡好拉,但也不用特别小心。音色上没那么细腻,有点像瞎子阿炳那个年代所拉出的二胡声。”
与她同场演出的还有一把不一般的尤克里里,其箱体由丢弃的饼干铁盒做成,青年辛延磊抱着弹奏了一曲《小手拉大手》。
这些演奏特制民乐器的青年是谁?他们是一支10人左右的小乐团,负责人周忠叙是普陀区青联委员。
他介绍,乐团中有一部分是区青联委员,也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青年。大家完全因为兴趣相同而聚在了一起,不定期将民乐带进公益演出,所用的乐器以二胡、笛子、扬琴、古筝、唢呐为主。
受访者/图
排气管、薯片罐都成乐器“变身”素材
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让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空前关注,也让乐团成员们萌发想法,能不能让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结合民乐器“变身”。
搬来几个垃圾桶当作打击乐器是最普通的操作方法,这群青年则另辟蹊径,想到了手中的二胡、笛子等。“但二胡等乐器涉及到调音方面十分专业,要求严格,我们在改装过程中不断尝试。”周忠叙说。
就如前后花了一个月制作的二胡,琴身一开始并未使用茶叶罐,他们考虑过汽车排气管、圆形的钢管,甚至是乐事薯片的罐子,但无一例外上弦调音后都变了样。
成员们想了好几天,才想到用尺寸相当的茶叶罐代替。“现在看来茶叶罐还不错,但琴身的PVC杆体还不够硬,容易变形,这个还需要升级改造。”
制作尤克里里同样也遇到些许坎坷。周忠叙还记得,尤克里里的琴身最早用了废旧的塑料机油桶。虽然形似,但由于没有共振,发出的声音并不好听,而且塑料材质较为柔软,上好尼龙琴弦进行调音,箱体也容易被掰弯。“前后换了三个琴身,制作了三天,最终版才呈现了一个饼干铁盒尤克里里。”
如今,他们已经制作了四样乐器,尤克里里、笛子、二胡和一套打击乐。“打击乐并不是简单由垃圾桶构成,而是用车辆、自行车上废弃的零部件做的。”
考虑到民乐的接受人群相对有限,他们目前还在思考用一些废旧材料改装小提琴、小号等西洋器具,让它们结合民乐一起演出。
受访者/图
==心声==
环保在身边,音乐也在身边
这群拿着变废为宝版民乐器的青年,最近还出现在宣传垃圾分类“行”“乐”动新时尚的普陀白领午间音乐会上,出现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集中行动中。
曲目选择上,不但考虑了青少年的喜好,练习了小星星、超级玛丽等游戏音乐,也结合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练习了《我和我的祖国》《浏阳河》《南泥湾》等正能量歌曲。
周忠叙说,只要有需要,他们还会带着这些特别版乐器出现在普陀区各个公益演出中,除了想唤起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外,也想告诉喜欢音乐的青少年朋友,就算是身边要丢弃的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能成为乐器,发出乐音,与音乐的接触其实很简单,也想让民乐真正走进青少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视频(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