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90后,最年轻的村主任,这个上海小囡的故事你肯定感兴趣
2019-07-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大学生,“90后”,村主任,当这几个“标签” 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是一种怎样的“反差萌”?他就是上海最年轻的村主任——浦东惠南镇陆楼村村主任周波。


土生土长的“陆楼小囡”回村工作

出生于1993年的周波生长于陆楼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陆楼小囡”。

毕业于上师大艺术设计专业的周波,大学里主要学习微电影制作、摄影、摄像。

2016年大学毕业时,他选择回到陆楼村村委会工作。同学们不理解:作为艺术生为什么要去农村做婆婆妈妈的事情?村里的老百姓更是质疑:年轻的后生,说话能不能够分量?

周波却很执着:我从小出生农村,扎根农村,看着村里的一点点变化,一心想着长大后能回馈农村。

“男孩子要敢拼敢闯,要发挥自己的主见,勇于付出,胆大心细。”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于是,他通过考试,进入陆楼村委会,他要服务村民,改变陆楼环境。

陆楼村地处惠南镇东北首,东至G1501,南至三灶港,西至浦东运河,北至祝桥镇星火村。陆楼村村域面积共计3.5平方公里,1710户,户籍人口4176人。

刚来到村委会,周波从民兵干部这一条线做起。每年都有一批应征青年前来做兵役登记,有的是他们的爷爷奶奶过来,老人不懂电脑,视力也不大好,小周就耐心地帮他们讲解,不怕说得多,不怕说得啰嗦,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明白。

每年七八月恰逢汛期,陆楼村8组的张伯伯家,由于地势低,加上出水口被杂物堆积,导致积水无法第一时间排出。那天正直周波值班,接到张伯伯的电话后,他与值班的村干部一起,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利用抽水泵,先抽水。同时与施工队一起,研究该积水点的设计方案,两天内进场施工,开挖道路,安装排水管,加装窨井盖,进行应急排水。随着改造的结束,出水问题得以解决。 

“当张伯伯抓着我的手,露出幸福、满意的笑容,此时的我内心是激动的,更是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小周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曾经质疑他“没分量”的乡亲投了他票

去年8月12日是陆楼村第十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日,周波作为一名年纪最小的村干部,鼓足勇气,参与竞选。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村民们看到他的名字后,不再有之前“没分量”的质疑,他们投了他一票!这让小周很感动:“他们相信我,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盼,这更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高的要求,更加全身心地服务村民。”

周波是陆楼村人,从小村主任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是“高大”以及“前往基层第一线最辛苦的角色”,当选为村主任后,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让更多村民满意”的村主任。

刚当村主任时小小的“荣耀感” ,很快破灭。更多想象不到的压力扑面而来,这是原来干一块基层工作所体会不到的。“有问题,村民们都要找村主任,有的村务工作,由于政策原因,许多村民不理解,包括之前拆违,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只能一次次做调解工作。”

家门口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村民,周波带领着陆楼村全面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

“在听取了村民的需求后,结合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家门口服务站‘四站一室’的布局做了详细的调整。”小周带头腾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将村民最关心的卫生室从原先的50平方扩建成170平方,增加了药品的数量及品种。改变以往在楼上分散办公的模式,集中于底楼的市民事项受理站,每个村干部都转变为身穿统一服饰的“全岗通人员”,在事项受理区,直接服务村民。

二楼是党建服务站,三楼是文化服务站,覆盖了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等,通过活动的精细安排,不定期地组织理发、烘焙、插花、缝纫、沪剧表演等深受村民喜欢的活动。“我们增设了联勤联动站,设置了视频监控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将社会管理做了有效的整合。”

通过事项受理区内的远程视频帮办系统,可以帮助村民在村委会就可以完成事项办理。“前两天有个村民需要更换就医记录册,他拿着社保卡到村委会,通过远程视频帮办系统,村委会与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取得联系,通过配备的五件套,扫描社保卡、打印受理凭证,老百姓在村委会就可以拿到自己崭新的就医记录册,最后由我们全岗通人员将受理凭证送到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全程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办好一切手续。”年轻村主任不光更能接受高科技生活,“同时,我们也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时间,通过错时制度,方便部分只有周末有空或下班后前来办事的特殊人群。”

年轻人的冲劲为乡村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崭新的家门口服务中心,从今年5月4日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村委会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例如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提质增能、美丽庭院提升型建设、垃圾分类、五违四必等。”小周认为,这些繁重的工作,需要年轻人的力量。“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更为活跃,可以为乡村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作为一名“90后”村主任,小周坦言自己的优势在于创新、敢闯,在各项工作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村实际情况,开展富有本村特色的活动。但是,因为年轻,也面临着经验欠缺、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于是,他便积极借鉴其他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在党建服务站的民主议事厅,通过“三会制度”,他们完成了多次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比如陆楼村“大棚房”整治,陆楼村村委会首先召开听证会,听取相关村民代表的意见及建议;同时在镇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下,开展协调会,约谈几处大棚房的点位当事人,听取他们的实际诉求。村委会充分讲解上级政策,化解当事人内心不满。随着协调会的成功开展,使得“大棚房”整治对象充分了解当前形势的紧迫性,明确整治工作的势在必行。

最后在成功拆除大棚房违建后,及时召开评议会,听取周围村民的评价。村民都一致认为,违章的拆除,使得村辖区范围内的环境得到大大提升。但同时,违章拆除后土地的如何利用,希望村委会引起重视。村委会也很好地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在今后美丽庭院提升型创建中,加强此方面土地的利用率,打造适当景观,做到生态美、风貌美。

家门口服务中心的成功打造,拓展了诸多深受村民好评的家门口延伸点。陆楼村村委会建立了7处家门口延伸点,最受百姓喜欢的是吴家老宅。

“接下来,村委会将重点打造美丽庭院提升型,我会发挥自己的力量,打造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陆楼。” 面对未来,这位“90后”村主任踌躇满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