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白大褂,19位“小医生”实地感受医患间的温暖关系
2019-07-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接过象征责任与使命的白大褂,当学生们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立志从医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主办的历时3天的学生暑期医学“职业体验”夏令营活动今天落下帷幕。“医生真的很辛苦,但是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患者们对医生都很信任”。听老、中、青三代医生分享从医路、跟着医生病房慰问等职业体验后,学生们感慨称“医患之间是温暖的”。

接过白大褂,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在第二季以医学职业体验为主题的本次夏令营活动,共招募了19名学生,基本以中学生为主,还包括两名大学生。他们中,有些是“医二代”,有些是立志将来要当医生。

在开营仪式上,肿瘤医院安排了一个专门的“授服”仪式——学生们从宣传(社工)部老师手中接过崭新的白大褂。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学生们彼此相互对视而笑——“透过一件白大褂,我们能够感受到肩上的那份责任和使命。”

正在美国读高三的学生刘天琛,特意利用暑期回国的时间,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一个小小的仪式,让立志于报考医学院的他有了职业情感方面的满足感。问及未来想做医生的缘由,小刘说,父亲是一名普外科医生,平日工作太忙、很少能准时回家,年夜饭吃到一半被紧急电话叫走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父亲一直以自己的职业为豪,因为这是一份“能帮助人的职业”。

  参加夏令营后,刘天琛的所见所闻更加证实了对这份职业的敬佩。因为病患人数众多,医生有时候分身乏术,但是他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竭尽所能地去问诊、治疗。而他也立志,以后要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去帮助更多的人。

分享从医路,医患之间是温暖的

夏令营中,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嵇庆海教授,肿瘤医院青年医师、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耀医生,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学医从医的心路历程。“不忘初心,敬畏生命”是两代医者共同的感悟。

嵇庆海教授说,学医的道路是辛苦的,但是选准了目标,就不要轻易说放弃;而患者的肯定,是坚持的动力。多年前,他给浙江的一位老渔民成功动了手术。一直到现在,这位老渔民还一直会惦记着上海的这位医生,每年新春佳节都会寄来贺卡,这让嵇庆海教授感觉很温暖。

“选择了从医,书就会越读越厚;有过迷茫,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在听了朱耀医生的心路历程后,在马来西亚读高中的李文骏告诉记者,从朱耀医生的故事中,他感受到了医学生的辛苦,但是也能感受到救治患者所带来的那份成就感。他觉得这位“大哥哥”的故事真实而又感人,更加坚定了他的从医梦想。

而在病房慰问环节,这种温暖的“医患关系”让学生们体会更加深刻。当医生走到一位刚做完化疗的患者病床前,询问病情时,患者握住了医生的手,“医生,谢谢您,我一定能好起来。”初二学生朱彦成告诉记者,患者的这番话这让他尤为感动。

观摩世界上顶尖的技术,学生直呼“太震撼”

“太震撼了,这种射线在进入人体时不会释放能量,但一旦到达病灶部位,能量会大量释放,进行‘定向爆破’。”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学生们观摩并了解了当今国际公认的最尖端、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不少学生直呼,“太厉害了!”夏令营营员李文骏则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希望也能加入肿瘤防治这支队伍。

带领孩子参观讲解的医院副院长王岚被这群孩子们的认真劲打动了。她告诉记者,质子重离子这一技术的操作门槛要远远高于一般放射治疗技术,目前我国的医学物理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共同为医学物理事业努力。

王岚副院长说,目前医院联合复旦大学及肿瘤医院已经探索了一条质子重离子放射物理师自主培养道路。但是,一位物理师从学成毕业到能否独立完成全部放射物理工作,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

她希望眼前的这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保持对医学科学的兴趣,大家一起努力,让今后国内的质子重离子技术应用实现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在暑期职业体验营的结营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表示,中学生和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暑期职业体验营对于他们的学业规划和未来职业选择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次体验营,医院特别设置一些仪式和课程,与医学前辈、顶尖技术面对面,沉浸式体验医学人文。未来医院也将把体验营持续办下去,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期间有更多收获和感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