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负荷大、流失率高……青年儿科医生该如何保持“年轻的心”?
2019-07-15 青年

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中国有135524名儿科医生,每万名儿童中只有4名儿科医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小于35岁的层次是儿科医师最主流群体,代表了儿科医学的未来,但也是儿科流失的主要群体。今年7月,美国儿科学会官方学术期刊《Pediatrics》刊登了中国儿科医生最近一次的全国性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前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候诊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团队牵头完成此次全国的多中心研究。他呼吁加强青年儿科医生的培养,增加青年医生的岗位自豪感,形成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儿科职业,安心从事儿科工作的局面。

调查结果显现五大难点

数目不足、工作负荷大……

据悉,该调研受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学会儿科分会开展对全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儿科医疗资源的调查,普查了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所和含儿科的所有综合性医院,随机抽样了1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共调查13002家医疗机构。

调查发现,我国儿科发展面临着儿科医生数目不足、儿科医生分布不均等五大难点,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儿科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第一,儿科医生数量缺乏。我国每千名儿童医生数目约0.601,距离2020年实现0.69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儿科医生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第二,儿科医生分布不均。西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缺乏高等级的儿科医院,各省市分布差异也很严重,西藏、贵州、宁夏等每千名儿童医生数目仅约0.30,北京、上海等地区超过1.0,城乡的儿科就医差距更大,虽然农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90%的儿童专科医院分布在城市;

第三,儿科医生学历层次不高。全国儿科医生以中青年为主体,35岁以下医师是儿科医师的最主流群体,约占46%。但总体学历层次较低且差异大。三级医院研究生比例超过30%,而基层医院本科以下学历超过60%;

第四,儿科的工作负荷分布差异大。综合性医院是儿科工作负荷的主体,门急诊总量最大,而儿童医院人均工作负荷最大,效率最高;

第五,负荷重,流失率高。2011至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11.5%,学历越低,职称越低,流失率越大,西部儿科医生流失率高于东、中部。

根据地区特色定位

不能全国一盘棋、搞一刀切

“合理优化配置儿科医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不能全国一盘棋,搞一刀切。”孙锟教授解释,近年来,儿科问题的日益突出,得到国家与各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儿科医疗政策制定必须精准。

比方说,在东部发达地区像上海等城市,专科医院发展蓬勃,但基层儿科严重萎缩,基层医院几乎没有独立的儿科床位。而在儿童专科医院门诊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儿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解决。与之相反,在基层医院发展相对成熟的中西部地区,目前正缺乏能解决疑难杂症的儿童专科医院,提升区域诊疗能力。

调查显示,全国儿科床位总数47万床,其中儿童专科医院只占8%,而儿童专科医院的亚专科建设、学科发展、医生薪酬水平、职业自豪感等方面都优于综合性医院,相比于全国儿科医师平均流失率的10.7%,儿童专科医院流失率只有4.6%。“根据地理分布,应该有区域针对性地建立儿童医院,同时大力发展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力量。”孙锟说。

同时,要发现儿科,必须要发挥调动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力量。综合性医院的门急诊量占所有医院的43.6%,是儿童专科医院的4倍,占全国儿科工作量的半壁江山。“目前,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生处于弱势群体,薪酬低、职业稳定度低,流失率近10%。利用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是发展的关键,如充分利用围产医学的先天优势等。”孙锟教授认为,政策上应建立有效分级诊疗,引导儿童医院专注于复杂疑难的专科患儿,普通病症下沉至综合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而不能大小通吃,挤压综合性医院儿科的发展。

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现状

盘活儿科资源的存量,调动积极性

目前针对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又要满足当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儿科服务能力的需求这紧迫的任务,如何面对难题?孙锟教授告诉记者,医生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要靠严格的、科学的训练才完成。儿科就医难如何在在短期内有所改观,盘活目前儿科资源的存量是个很好的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可从事儿科的全科医生总数近6.5万名,如何培养、鼓励和增加这批医生在儿科医疗的工作份额是解决当下儿科医生短缺的重要途径。

目前民营机构数量明显不足,能从事儿科的民营机构占所有医疗机构的6%,应发挥社会资本在提升儿科医疗健康服务中的推动作用,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交叉融合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同时发挥儿科医生的潜力,鼓励儿科医生多点执业,尝试在本系统和联合体内进行,这既可缓解儿科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调动儿科医生的积极性,提高收入,使儿科医生既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又能保持尊严。

 ══ 专家建议  

多倾听青年儿科医生的声音

35岁以下青年医师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金字塔地基,但是根据《白皮书》调查显示,近三年,有一成儿科医师流失,其中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5%。

调查显示,小于35岁的层次是儿科医师最主流群体,约占46%,是承担儿科医疗的主力军,也代表了儿科医学的未来,但也是儿科流失的主要群体,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流失最多。

采访中,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相比其他专业,儿科专业并不是热门专业。在大家看来,儿科医生通常待遇低、工作强度大。“除了这些,由于儿科专业的病人年龄太小,小患儿对自己的病情表述不清,加上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因而用药难度很大,儿科医生要全面掌握病情难度并不小。”这名学生表示,要选择去当一名儿科医生,面临的压力实在不小。

因此,孙锟教授建议,制定政策方面尤其要关注年轻人,倾听他们的声音,采取具体措施加强青年儿科医生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薪酬待遇,增加青年医生的岗位自豪感,形成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儿科职业,安心从事儿科工作的局面。

据悉,2020年,孙锟教授团队将启动下一轮中国儿科医师调查,35岁以下青年医师流失率是否降低也许可以成为儿科医疗政策是否完全落地的重要检验标尺之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