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24小时电影院”推动“午夜经济” 观众:还不够晚 业内:先试试看
2019-07-18 上海

上海试水“24小时影院”摸索着前行。丁亨磊 摄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上世纪周璇的这首《夜上海》让世界都认识了这座远东的“不夜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午夜经济”是标配,近日,为了丰富更多“夜猫子”的夜生活,上海开始试水“24小时影院”,首批两家试点单位——大光明电影院和国泰电影院,都将排片延长到了0点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4小时影院”到底是什么?它有没有市场?业内会不会跟进?

青年报记者 陈宏

 解读  24小时影院并非不打烊

此次上海出现的“24小时影院”,出现在黄浦区,7月15日,官方特意举行了启动仪式。从仪式上传递出的消息可以看出,目前这个模式还处于试水阶段,首批试点影院大光明和国泰,将会每天都排出0点之后的场次,相关人士透露,“但目前,它并非24小时不打烊的概念,只是相当于将零点场常态化,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市民需求,延长放映场次。”

记者在主流电影售票软件上也发现,像大光明电影院,17日正常的最后一场的排片是《扫毒2》,时间是23:30,但加了“24小时影院”的概念后,最后一场是《蜘蛛侠:英雄远征》,安排在了00:05;18日的最后一场也是同样的时间,但影片更换成了《狮子王》。而另一家国泰电影院,0点之后的排片和大光明一样。

官方发布的信息是,排映方面,两家影院将聚焦红色电影展映,弘扬主旋律,传播上海红色文化;聚焦国际电影展映,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搭建中外电影交流平台,开展国际电影展演周(月)活动,满足影迷对多元电影文化的需求;聚焦经典戏曲电影展映,如京剧电影、越剧电影等经典影片放映,传承和弘扬经典传统戏曲文化;聚焦国内外同步上映的进口大片零点首映,满足年轻影迷对“IP”题材快文化的需求。

据了解,“24小时影院”,主要针对的是深夜消费习惯的人群,包括加班族。这个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放电影,还包括了营造夜间文化形态。像大光明电影院将在夜间开放“文化长廊”,让市民参观大光明90年的发展史,以及上海电影的发展史;国泰电影院则将推出夜间电影主题书吧、音乐茶座,延展电影消费内涵;构建深夜观影部落群,汇集定向观众,不定期组织影迷沙龙活动;开设VIP定制专场,满足不同消费主体需求,力求让“24小时影院”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形态。

 回顾  大光明曾第一个“尝螃蟹”

这个消息传出后,也让很多电影“老人”颇为兴奋。青年报记者昨天独家获悉,大光明重启“夜场电影”概念,在大光明老职工交流群内,也掀起了轰动,因为改革开放后,大光明曾经是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了“周末通宵放映场”。上海电影著名的“老法师”吴鹤沪,时任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他也给青年报记者讲述了这段有趣的历史。

吴鹤沪是1988年-1992年期间担任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的,“当时广东消费文化走在全国前列,我上任之后也特意前往广东考察,发现他们的电影院在放通宵电影,二楼还举办音乐茶座、音乐舞会等,我回来之后,1988年就先办了个周末通宵电影场,从周六晚上放到周日。”

大光明的“24小时影院”,目前还只是“大零点”的概念,但吴鹤沪说那个时候的通宵场,就真的是通宵,“从11点半开始连续放4部影片,4部影片打包卖,价格也不贵。每部影片近2个小时,一共放七八个小时,中间你不想看了可以走,想休息也可以出来,我们也为观众准备小卖品,吃的喝的都能供应,所以吸引了不少观众,甚至有一些找不到旅店的客人也会过来。”

开夜场,安全是个重要环节。吴鹤沪说,当时电影院和派出所联手保证安全,“虽然也有一些皮鞋被偷了的‘古怪’情况,但整体上还是非常好的,很受市民欢迎。”

当年,在大光明开了“周末通宵场”之后,上海不少影院也纷纷跟进,“我记得长寿路上的燎原电影院,也马上跟进了,它附近人口比较密集,有环幕电影,有4D电影,也很受欢迎。”

这次,大光明和国泰再度成为新时代首批试点影院,吴鹤沪感叹“这是缘分”,大光明是1928年开业的,国泰是1930年建成,1932年元旦正式营业:“很多人恐怕不知道,大光明和国泰两家非常有渊源,他们都是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作品。而且,我在大光明当经理时特意了解过,上海历史上曾经的国光电影公司,名字正是国泰和大光明各取一个字——这两家是同一个老板。座椅靠背我考察过,形状当时都是一样的。这次巧合了,算是姐妹电影院再续前缘。”

城市因为历史积淀,而变得文化含量十足。也因此,对于30年后大光明重开“夜场电影”概念,吴鹤沪和他的老同事们在群里炸了锅,“他们都跟我说,历史重现了,还说希望媒体来找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呢,我现在就代表老职工们,对大光明和国泰打造午夜场电影,表示祝贺了。”

 动机  为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其实,“零点场”在有大片上映的时候,大家都会做,为什么要特意打造一个“24小时影院”的概念?记者也了解到,这跟上海的政策有关,2019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首批试点影院,仅仅是将“零点场”常态化,还没有真正做到24小时放映,但在初期阶段,只有更多有需求的观众了解到这个信息,才有可能渐渐形成这块消费。而看电影的消费,也从来不只是电影票本身,它是个整体的概念,会带动相关产业往“深夜”发展。

这次选择大光明和国泰也很有讲究,一个身处人民广场商圈核心地段,一个身处淮海路商圈核心地段,这两个商圈都是上海的传统标志性商圈,“夜场电影”更是一个撬动的支点,是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整个商圈变得更有活力,让上海真正变成一座“不夜城”。

吴鹤沪也表示,1988年开始“周末通宵场”的出炉,跟整个中国的社会潮流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不久,文化市场非常活跃,压抑了太久的中国人释放出了大量的娱乐需求,所以当时半夜有弹子房、音乐茶座、保龄球,通宵电影也是其中的一个娱乐门类。”而现在,他认为上海也具备这样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次是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角度,跟24小时书店、跟地铁延长运营时间,都是一脉相承的。”

═ 声音 

观众:期待“24小时”  业内:有市场会跟进

此次上海打造“24小时影院”,总体来看,影迷们略微是有点遗憾的,因为这还不是真正的“24小时”,而其他电影院则在观望,“如果发现效果好,肯定跟进”。

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小蔡是位90后,作为单身贵族,他平时就颇为喜欢看电影。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拍手叫好”,“我习惯了夜生活,有时候和朋友吃完了宵夜已经凌晨了,还不想回家,就想找个地方看看电影,但基本上电影院那个时间都关门了。”虽然在得知目前还只是“零点场”的概念后,他有点泄气,但他表示,“可能以后知道的人多了,电影院会放映时间更长吧。”

对业内其他电影院来说,这个新闻也是这两天聊得比较多的话题。隶属上影集团的上海影城经理顾艳女士告诉记者:“这当然应该在大光明和国泰这些人流量、商业配套设置比较好的影院提供试点,因为这些地段可以提供较多的观影人次,对上海影城这种大体量的影院来说,还需要在需求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上海影城有6个楼面,影厅众多,“消防有规定,放映厅不能锁门,所以我们需要6个楼面都安排安保,保证散场不要走错厅,以及其他问题。”她认为,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也都能跟上的影院,才可以先行尝试。

“当然,以前碰到大节日或特别好的大片,我们也会开通宵场,或延长放映,现在还是需要等市场培育起来吧。”她说。

民营高端影院百丽宫、百美汇影城的工作人员钱琛也告诉记者,“我们其实热门场次都会排零点场,这个没有问题,但如果需要常态化,一是需要相关公共配套设施跟上,二是需要观众也有这个意识,其实如果开在商场内的影院,延长个一两个小时,成本并没有增加太多,还是可以负担得起的。所以,如果观众逐渐知道了,我们就会跟上。”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