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真的了解B站吗?95后爬取40余万条视频数据后有了新发现……
2019-07-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被调侃为“你和一亿人的青春都在弹幕里”的B站,你真的了解吗?上个月,刚刚度过10岁生日的B站,其二次元的大旗还在不在?这是3名有着有趣灵魂的“95后”大学生开展的一次验证之旅。他们爬取了40余万条B站视频数据,结合对一名老用户的采访,讲述中国最大二次元平台B站10年来的变迁。在完成了这份好奇心驱使下的研究后,他们又顺便投了份作品,结果在最近摘得了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的铜奖。

════ 缘起 ════

老用户“吐槽”B站越发不懂“二次元”

B站,即bilibili,是一个包含二次元、番剧、鬼畜等的视频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鲁薇很喜欢动画,自然也是B站的忠粉。

去年,她注意到,很多老用户都在吐槽B站越发不懂“二次元”了。这种感觉口说无凭,也不能当真,那么,何不爬份数据拿来验证下?

今年4月底,鲁薇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史枭杭、复旦大学社会学彭腾同学自发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我们几个人就想试着看看用户说的B站‘去二次元’是不是真的。坦白说,我们也觉得有那种感觉,只不过感觉没证据。”鲁薇说道。

于是,研究小组抽样爬取了40余万条B站视频数据。

════ 变化 ════

游戏、生活、娱乐是真正的创作主流

结果,40余万条B站数据显示,如果从播放量来看,尽管如今的B站视频内容已经十分多元,但作为二次元文化最典型代表的“番剧”依旧占据着领先地位。

然而,如果从总体内容来看,尤其是从视频创作者(UP主)的视角来看,研究团队发现,得出的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与动画番剧、以及其他日式ACG相关的内容,在B站内5000万视频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游戏、生活、娱乐才是真正的创作主流!

他们发现,十年来,B站上的视频呈指数级爆发,这些新增视频中大部分来自由个人UP主自己剪辑录制创作的。其中,游戏、音乐以及剪辑是UP主们最热爱的话题。

与此同时,UP主的创造也会受到潮流和B站商业策略的影响。例如,手游《王者荣耀》《第五人格》的火爆也使B站在这些话题的视频内容大幅增加。

2019年Vlog的火爆后,B站相继推出了“30天Vlog挑战”等活动,使得Vlog相关的内容突然崛起,成为最受UP主欢迎的创作内容之一。

另外,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与视频内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非传统二次元,甚至非二次元的元素也随之而来。明星、美妆、综艺、电影……这些原本被归为三次元的内容,也在B站占据了一席之地。与之相随的,则是支撑早期二次元文化的日式ACG内容和一些代表作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 映射 

年轻人正面对更多元的娱乐选择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注意到,这个被誉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网站、交往社区,实际早就开始了“去二次元化”。鼓励非二次元的内容创作、努力增加直播收入、购买和推广纪录片、制作综艺……可以说,如今,注册用户近1.5亿,活跃用户近1亿的B站(截止2018年2月),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小众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而已然成为青年群体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即从宅圈走向大众。

“从B站的十年变迁,不但能够看到二次元文化如何从小众亚文化转变为当代青年的重要标签,同时也能看到,互联网的文化与商业逻辑是如何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同时又被后者所塑造。”在他们看来,比起“千禧一代”,“Z世代”是更加彻底地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对他们而言,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生活是丰富的,人类是多元的,当不同的人群把自己不同的爱好分享在网络上时,网络社会必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的映射。更何况,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技术门槛也降低了。”鲁薇说道。

三位大学生还通过词云图、各分区视频数比例发现,B站历年热门话题从“东方”“初音”、动画向“王者”“直播”“Vlog”,还有“明星”等转变,而反映出来的正是当下B站上年轻人群体的变化,他们正面对比十年前更多元的娱乐选择与全然不同的消费文化。

这次的“验证之旅”中,“数据技能”正为三位小伙伴打开了一扇深度认知新世界的窗户。他们期待,未来如果遇见有趣问题,还是会试试用数据视角去探索“真相”。

“这次的研究,也让我们感受到,数据确实很重要,但冰冷的数据只有回归到有血有肉的个体身上以后,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彭腾认为,如何让数据更好地反映出现实情境亦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正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