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的机坪工作是什么体验?皮肤晒黑、衣服湿透、鞋子磨破
2019-07-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摄

今天,上海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持续近一旬的“烘烤”已经让很多市民热得没了脾气,不少人甚至选择“逃离”上海去避暑。在上海两大机场,这几天除了节节攀升的气温,还有不断走高的暑期客流,而众多岗位的一线员工就是在毫无遮挡的机坪上,默默保障着航班运行。今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进两大机场的机坪,实地感受了高温天里他们工作的艰辛。

【飞机监护员】

“守护”飞机平均2个月磨损一双鞋

上午9点46分,从福州飞来的福州航空FU6519航班降落在浦东机场,经过滑行,抵达停机位时已是10点05分,而飞机旁边,在飞机到达前就已提前就位的飞机监护员李小龙,已经在大太阳下挺拔地站了近半个小时。

“我们的职责就是对过站的飞机实施监护,防止无关人员、车辆接近飞机。”李小龙说,飞机监护员是飞机地面安检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担负着飞机和旅客的安全责任,容不得半点闪失。由于飞机监护岗位是在机坪露天作业,风吹日晒,因此飞机监护员的一大特征就是皮肤黝黑,23岁的李小龙也是!

暑运期间,浦东机场飞机监护科平均每天监护航班700余架次(含货机60架次左右),每人每天平均监护12个航班,每架航班的旅客人数约在300人左右,每人每天保障出港航班旅客4000-5000人次,期间还要检查工作人员的证件,工作量大、强度高。

高温天里,机坪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对飞机监护员来说,衣服湿透也是家常便饭。尤其是13点到15点30分温度最高的时段,恰逢航班高峰期,李小龙和同事时常连续值守3-4个航班。遇到重大航班保障任务或其他机场备降到浦东机场的航班,他们可能还要放弃休息和吃饭时间。除了头顶烈日、脚踩烫地,飞机监护员走的路也不少,每日步巡机坪路程约20公里,工作鞋磨损严重,平均2个月磨损1双。

【高杆灯管理员】

不是在巡检的路上就是在抢修的路上

目前,浦东机场T1机坪内有64座高杆灯,T2机坪内有117座高杆灯。这些庞然大物的高度在25米左右,杆身需要2个成人才能合抱。在机场,高杆灯像光明卫士一样担负着机坪夜间作业和保障任务的照明职责,而高杆灯管理员就是它们的“管家和医生”。

“我们主要负责机坪高杆灯、机务箱等供配电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和技改项目,确保机坪供用电安全、可靠、有序。“高杆灯管理员刘庆飞介绍说,高杆灯是机坪照明的重要保障设备,其照明效果直接影响飞机的地面活动和保障。为了确保高杆灯能够正常运作,高杆灯管理员除了定期开展每年的维护维修工作外,每天24小时都要按既定的区域和路线对高杆灯进行巡视检修工作。

“晚上因为有保障任务,不能关灯维修,因此发现问题后都是先记录下来,然后白天抓紧时间组织排故和抢修。”刘庆飞说,目前浦东机场高杆灯上的灯都是高压钠灯,本身就会发热,高温天里气温高,故障率也会增多,因此他们的工作也异常忙碌,不是在巡检设备的路上,就是在抢修设备的路上。刘庆飞和同事们工作时需要穿着厚实的衣服、戴着安全帽,而且身上配挂着各种工具,每次巡检一圈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飞行区场务巡检员】

确保跑道滑行道安全还得扒铁丝、除藤草

对于一座机场来说,跑道、滑行道事关飞机和旅客的安全,不容许存在丝毫的外来物,而飞行区场务巡检员就是负责为跑道、滑行道检查发现、清除机坪外来物的。

下午1点多,虹桥机场飞行区的机坪上热浪滚滚,场务科巡检员孙斌和同事于晓刚驾驶着车辆,在与塔台随时保持联系的同时,两双眼睛不断左右查看道面情况,多年的训练使他们在车辆高速行驶中也能一眼发现道面隐患。

“每天上午、下午我们都要对跑道和滑行道进行检查,检查时会先在指定的区域对车辆进行自检,看看车辆有没有携带FOD(机坪外来物)进入跑道区域,然后驾驶车辆对跑道和滑行道检查,确保跑道和滑行道安全运行。”孙斌介绍说,检查跑道和滑行道时是趁着航班间隙飞奔东西跑道检查,一旦发现情况,他们要下车,俯身查看道面情况,测量、探摸、清理,一套程序做下来已是大汗淋漓,因此他们也戏称为“铁板烧”作业。

而除了确保跑道和滑行道的安全,他们每天还要对飞行区内13.9公里长的围界进行检查。“围界的铁丝网上会有爬藤植物生长,而且夏天生长的很快,因此每天要检查、清理。”孙斌说,清理这些爬藤植物时,即使戴着手套,依然能感到铁丝的烫手和植物的倒刺。

此外,在虹桥机场63平方公里的飞行区内,分布着42公里长的排水沟,经常有气球、塑料袋等机坪外来物会飘落入这些沟渠中,不仅不易发现,还可能汛期水位上升时影响排水效率。因此,清理排水沟中的异物也是孙斌和同事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调泵站排水操作员】

日行3万步守护机场排水“大动脉”

在虹桥机场,有南北两个调节水池,其中,北端调节水池面积达到7.4万平方米,有10台大型排水泵;南端调节水池面积有5.72万平方米,也有10台大型排水泵。这两个调节水池,看似和航班运行关系不大,但却是虹桥机场最重要的排水设施,关系着暴雨时机坪的排水是否畅通。

承担虹桥机场区域雨污水系统管理运行的调泵站排水操作员,就是机场排水“大动脉”的守护者。入伏以来,北泵站的操作员王帅每天都面临着高温的“烤”验——一天中最热的10点至15点时段,正是他室外巡视的时间。“每天要6次对7.4万平方米的调节水池水域进行巡视和保洁,主要检查水池结构、水位和水质情况。“王帅说,有时水池内会漂浮一些格栅无法清除的垃圾,为避免汛期堵塞排水格栅,就需要穿上闷热的救生衣,撑船徒手进行清捞,一圈下来汗水在身上能清晰映出救生衣印记。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高烧”不退的室外排水设备出现隐患,王帅和同事们还要对5000平方米室外站区的设备逐一进行“体检”,检查其运转情况,并及时清理格栅垃圾,“每天至少要走3万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摄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