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应届毕业生最高年薪201万,高薪求才 创业公司需量力而行
2019-08-06 专题

最近流行这么一句话: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也能改变年薪。近日,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截图引发热议。电邮显示,公司将对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方案,即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201万封顶。一时间,引发网友们评论:“原来知识可以改变年薪!”“一大波公司应该会跟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高薪求才,我付得起,你拿得起吗?而高薪资也并不适用于创业型企业,创业者通过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公司愿景和股份激励等形式,更能吸引顶尖人才的加入,实现公司的创新发展。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陈颖婕

事件回顾

华为高薪求才,最高年薪201万

7月23日,华为内部邮件披露了针对8名顶尖应届生的年薪方案。这8名人员全部为2019届应届顶尖学生,学历均为博士,他们年薪的最低限为89.6万元,最高限为201万元。

在这份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华为公司表示,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为了吸引顶尖人才,首先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邮件中还透露,今年华为计划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年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结构。

其实,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早就表态,将从世界范围招揽天才少年。在EMT《20分钟》的讲话中,他曾指出:“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任正非还表示,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同时,他也表明了公司发展的决心,“未来3—5年,相信公司会焕然一新,全部‘换枪换炮’,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高薪求才的现象引发网友们议论纷纷时,创业圈人士也从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出发,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观点一 我可以付高薪但你是否“拿得起”

在实体经济产业领域深耕多年的许涛芳,于今年年初加入了互联网大军,创办了大清仓App,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月GMV5000万元的行业领跑速度。成功切换产业赛道的她,在谈及此次华为花高薪聘请8位应届生一事,觉得并不意外,她给出四个字解读——“合情合理”。“首先,对于正处于风口中的高精尖领域,这些薪资算不上‘天价’;其次,这些天才博士,本身就值这些薪资价值。”在许涛芳看来,这批处于当前科技前沿领域的顶尖人才,即便不被华为高薪邀约,也会有其他企业愿为这批人才的高薪酬买单。

今年年初,加入互联网企业“跑道”后,许涛芳更加深刻体会到,不同于传统实体经济,互联网企业更讲究“速度与激情”。“速度,指的是将原本实体经济需要花7—8年的成长之路,浓缩在2—3年内实现,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诸如短时间内实现上市的拼多多和瑞幸咖啡,互联网企业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用高薪找迅速可以用的人才,换取时间窗口期。”

谈及激情,许涛芳十分赞许当代年轻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他们工作热情极高,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中。因此,在她看来,从薪资角度,互联网企业和实体企业间存在着一定的断层。“在互联网企业,有着一大批实现税后5—6万元/月薪资的员工,但这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许涛芳强调,除了有过硬的实力外,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代价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就拿我们新创立的大清仓App来说,公司小伙伴加班至凌晨1—2点是家常便饭,他们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且对整个行业饱含热情。”

怎样的员工才“拿得起”高薪酬呢?许涛芳有着自己的解读,一是员工本身有实力,极度有创业激情且吃得起苦,自我成长顺应互联网企业火箭般的发展速度;二是人才要符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即员工的长处能够弥补企业现阶段的短板。“我可以,也愿意花高薪聘请人才,但是他是否‘拿得起’,能够拿多久的高薪资,这个都取决于员工本身。”

观点二 初创企业高薪请人要看自身实力

姜铭祥是一位内容创业者,2015年,为了心中的动漫梦,他创立了紫狼动漫制作(上海)有限公司,带领团队致力于打造有价值的动漫IP内容。在他看来,为员工提供高薪资,需要考虑技术和经验两个层面。尤其在动漫行业,技术和经验才能决定员工所产生的价值。

“我们是初创公司,没有华为那样的实力,所处的动画行业也是烧钱的高风险行业,不会花特别高的薪资聘请人才。”对于聘请人才,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坚持。但同时,他强调,初创公司想要获得快速发展,同样对人才非常渴求。为此,公司高薪聘请了在行业深耕多年的动画导演,由其对公司项目进行方向和战略层面的把控,并带领员工进行具体操作。“当然,这样的高薪聘请,是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谈及高薪,姜铭祥透露说,有时他们也会遇到一些通过频繁跳槽而求高薪的求职者,这样的求职者心境不稳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很有风险的事情。对于此类现象,他表示,除非求职者的简历非常出色,又参与过多个具体项目,他才会考虑进行深度面谈,否则自身项目经验不足,又有频繁跳槽求高薪的意向,并不会对企业发展带来正向的帮助。“这种情况的求职者,我们一般在初期筛选阶段就不予考虑了,更不可能高薪聘请。”

对于华为等行业巨头公司花绝对的高薪聘请应届毕业生,并将从全世界招揽天才“少年”,往后每年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的举措,姜铭祥坦言,虽然同样渴求人才,但初创公司在用人方面比较谨慎,更加看重员工的稳定性和个人能力,同时在聘请人才时,考虑其产生的价值和需要的培养成本。

观点三 成熟企业高薪视人才而定

创业多年来,上海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卢志刚带领团队,一边完善作品,一边探索工艺,在设计和创新中,打破传统建筑壁垒,诠释东方造物的智慧和温度。在他看来,高薪的标准,每个行业并不相同。就他所在的建筑设计行业而言,那些富有设计创意、能画好图,同时具备沟通、协调和突发状况处理能力的综合类人才更加容易获得高薪。

“在米丈,员工的薪资是随着项目的历练、能力的提升而逐步上涨的。”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公司的黄工,踏实肯干、不怕吃苦,3年来,参与了城市改造、办公楼、美术馆等多个建筑设计项目,逐步从助理建筑师晋升为建筑师、项目建筑师,开始在项目上独当一面的同时,薪资也实现了大幅度上涨,成为公司的高薪人才。“不过,这个行业比较辛苦,那些能一路坚持下来的员工,往往不是因为薪资,而是真正热爱设计。”卢志刚深有感触地说。

创业10余年来,公司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是否会像华为那样花绝对的高薪聘请人才,甚至是应届毕业生?对此,卢志刚从行业出发,给出了否定回答。他坦言,建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想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单纯靠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至少2—3年的岗位历练,才能熟悉行业的程序规范、具备相关能力要求等。但对于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价值和回报的人才,他们也会尽所能高薪聘请。“毕竟人才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今后还将更加注重那些有创意、有技术的人才。”

导师建议

高薪求才,对于创业公司并不适用

“华为是高薪聘请人才,而不是高价聘请人才。”在《创业突围》作者、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旭看来,华为对2019届顶尖学生实施高额年薪制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培养顶级人才的现实基础,而人才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等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因此,华为愿意为这些优秀人才支付高额薪酬,这足以体现他们的市场价值。

在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今天,作为创业类公司,可否像华为这样高薪求才?对此,郑旭认为,并不可行,因为创业公司本来就存在资金紧张等问题。他强调,创业公司想要吸引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需要靠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公司愿景和股份激励等来实现。“创始人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或综合素质,也能够吸引一批志同道合、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加入,大家组成创始团队,共同奋战。”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陈颖婕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