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张照片里的“小欢喜”!上海女孩为高中画上的这个句号,好圆
2019-08-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受访者/图

高中三年你留下了什么?对于金山姑娘叶芷灵而言,她以照片的形式留下了高中三年的青葱记忆和美好时光。自高中入学一个月开始,叶芷灵就开始用胶片相机记录她的高中日常生活。高中三年,她用了60多卷胶卷、拍了2000多张照片,从一个上海重点高中女生的视角,描绘着中国高中生的普遍记忆。

叶芷灵。

虽说“拍照一分钟,修图一小时”已经变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日常,但叶芷灵用亲手拍摄的照片告诉我们,“青春”“少年”这些名词指代的真实样子,并不是照片里打扮精致的男孩女孩,而是在广大高中校园里的那些男孩女孩,他们拥有着毫无杂质的笑容和不加雕饰的稚嫩脸庞。

 历时3年◢ 

 《我的高中生活》落下帷幕 

叶芷灵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山女孩,2016年,她考入了金山区重点中学--上海市张堰中学,入学一个月后,她就举起了相机,开始记录在许多人看来平平无奇的高中生活。

三年高中生涯转瞬即逝,今年六月,叶芷灵在上海市张堰中学的高中生涯落下帷幕,她的摄影系列作品《我的高中生活》也自此画上了句点。

《我的高中生活》最后的几幅照片落点在了高考上,在叶芷灵看来,高考是她高中生活结束的一个标志,所以她带着相机最大限度地进入了考场——她拍了一下候场区。“高考那几天我也很紧张,但我觉得一定要拍两张,由于考试的教室包是拿不进去的,更不可能拿相机,所以我在候场区拍了几张照片。”

在候场区拍摄的这组照片里,有一张叶芷灵感到些许得意的作品。她捕捉到了一个女同学抓紧时间拿着小本子在做最后复习的场景,在这位心无旁骛的女同学的身后不远处,一个篮球场的记分牌被翻成了“985”和“211”。在叶芷灵看来,这幅场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我们上了高中以后就一直被告诫,要考上985、211,算是一种美好祝愿吧。”

考试结束后,走出高考考场时,叶芷灵也按下了快门,她随意拍摄的照片记录下了家长们焦急等待的脸。

除了高考当天的照片之外,叶芷灵还记录了许多与高考相关的动人细节。那写在白纸上的“金榜题名”四个金笔大字,被安放在课桌上,在叶芷灵的照片中得以永远定格。那些签在同学们校服上的名字,它们在铭记彼此;那些男孩子摸着高挂粽子时露出的单纯笑容,让他们对这一行为背后所含寓意的期待被记录了下来——一举“高中”;那些从“状元门”下走过的学子,同样也“收录”到叶芷灵的相机中——这群高考生在希冀属于他们的“状元及第”。

随着高考的结束,叶芷灵的《我的高中生活》再也没有关于高中生活的题材好讲,她也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即将进入浙江传媒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虽然与第一志愿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失之交臂,但叶芷灵依然想在未来从事传媒类的相关工作。

叶芷灵表示,“以我的分数,我在上海的高校里也可以有挺多的选择,但是因为我对传媒的爱好,我还是选择了去浙传。”她希望,进入大学之后依然继续自己的摄影爱好,她还希望在大学里参加摄影相关的社团,学习专业的摄影技术,“虽然具体拍摄什么专题,我还没开始构想,但拍照肯定还是会继续的。”

 从初一开始的爱好◢ 

 胶片记录最本真的学生生活 

“我把自己高中的生活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种记录方式自然而然地就融入到了我的生活里。”叶芷灵说。

这一切源于叶芷灵的摄影老师翁一鸣的一个提议。叶芷灵自初一开始便在外上起了摄影班,从此和摄影老师翁一鸣结缘。翁一鸣认为用拍摄记录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布置了叶芷灵和另一个初中生一周拍一卷胶片并定期交流的功课,出乎意料的是,叶芷灵就这么坚持下来,用相机记录了她的一整个高中生涯。

在翁一鸣的推荐下,叶芷灵看了上世纪90年代赵钢拍摄的《我的大学》和上世纪80年代任曙林所拍摄的《八十年代中学生》,这些作品给了她一定的启发,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坚持的难度不算大,由于我拍照比较低调,所以一般是看到想拍的画面就拿起来拍一张。”

刚刚开始记录高中生活的时候,叶芷灵用的还是一只“傻瓜相机”。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叶芷灵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便宜的胶卷相机。高二的时候,由于第一个相机是塑料质地,拍摄的照片容易洗出来就有一片漏光,在妈妈的支持下,叶芷灵拥有了一个好一些的胶片相机。她介绍:“第一个相机就三四百块,后面那个相机两千多块钱。”

叶芷灵的胶片相机。

为什么一直都在选择胶卷相机的形式呢?叶芷灵回忆,起初,这是源于摄影老师翁一鸣的建议。后来,她也爱上了这种方式。她说:“我拍一张照片,如果是数码相机的话,别的同学肯定会围观,可能会影响我的拍摄进度。”胶片相机无法立即显示照片,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就开始无视叶芷灵的镜头,表现得越发自然。

此外,胶片相机也给叶芷灵带来很新奇的未知感,“我之前也没有用过胶片机,所以拍照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拍摄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洗的时候就更期待成片。因为每当洗胶片的时候,都是谜题揭晓的时刻。”还有一个原因是,胶片的色彩与众不同,增加了这系列照片的独特性,甚至成为了该系列照片的一大特点。“不过胶卷也蛮贵的,一卷胶卷就要32块钱。”叶芷灵笑着补充道。

由于胶片照片是洗印而出,叶芷灵也没有进行过另外的处理,每张照片都是原片,在她按下快门的那瞬间,镜头里的人最为本真的样子就此留存了下来。

 2000多张照片◢ 

 收藏那些年的美好时光 

于高中生而言,高中生涯的三年时光可能是漫长的,一旦毕业,却又立即有一种时间如白马过隙的感觉在他们心中滋生。叶芷灵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三年,当被问及愿意用什么词来形容拍摄的2000多张照片时,叶芷灵脱口而出了“真实”、“独特”,顿了三秒之后,她笑着加了一个词“美好”。

当叶芷灵回看她所拍摄的关于同学们的照片,她看到的都是那些年的美好时光。毕业后,叶芷灵才将洗出来的照片给同学们欣赏,同学们和叶芷灵一样,因为看到这些照片而感到了由衷的快乐。

这段时间,叶芷灵得到了一些关注,出现在了部分媒体上,“很少会有人想到用胶片机记录校园的生活,特别是我这个年代的学生,所以我得到了一些关注。”在她看来,她的照片中的那些00后同学们,都带着这一代人的独有特点,“我的同学们在照片里比较放得开。我们这一代比较开放,比较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敢于去追求自己的东西。”

这三年来,绝大多数的时间里,相机都被叶芷灵揣在兜里,走到哪带到哪,两到三周充一次电。叶芷灵自述,拍摄过程中,她并没有太多关注构图手法和光线效果,她自然而然地进行拍摄,拍下她想拍的东西,“有了这些照片,等我老了之后,就可以回看关于青春的回忆。”

叶芷灵自嘲,由于她随身携带相机、时不时举起相机的习惯,同学们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拍照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随时随地拿着相机的习惯,一些“小美好”得以在这世间以照片的形式留存下来。

叶芷灵讲述了她拍摄高中生活照片的心路历程。一开始,她只是想多拍一些记录真实高中生活的照片,无论是上课时、住宿时,还是学习的时候,她都会举起相机。后来由于拍摄了过多重复的东西,她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她开始去关注同学们地上的影子,也会开始尝试拍一些静物、一些局部的东西。

有一段时间她很喜欢拍摄光,叶芷灵介绍了她的得意之作,有一次物理课,她观察到一个同学在桌上趴着睡觉的时候,一束光恰好射在他脸上,她就赶紧记录下了那瞬间。随着她轻按的这一下快门,瞬间成永恒。她感慨:“这些瞬间是非常美好的,能留下来也是一种幸运吧。”

三年同窗,一世情谊,终生怀念。在高中三年间,叶芷灵无数次将镜头对准同学。于她而言,一次次按下快门想要留住的,是三载同窗的音容笑貌,是蕴藏在这2000多张照片之下的真挚同学情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婷/文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