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高峰论坛召开
2019-08-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

8月19日,“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沪北校区)泰禾楼二楼报告厅召开。

论坛以“共享·共担·共创”为主题,聚焦上海。多名建筑设计研究专家、学者和来自各大高校的参赛者齐聚同济大学,通过城市主题演讲及城市管理圆桌会议创新交流,相互合作,为上海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言献策。

“年轻人的活力可能很难和固态的建筑联系到一起。然而,年轻的城市设计者就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历史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其中共享、共担、共创。”主持人袁岳开场便指出青年在设计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管理处的金岚,作了题为演讲《“上海2035”——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演讲。她表示在长三角城市群层面,要突出上海区域引领意识。在分析全球城市发展趋势时,金岚指出上海在经济指标、文化交往指数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环境可持续、宜居魅力指数上还需提高。她说:“上海必须补好发展的短板,把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文化视作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和和核心资源,提升发展‘软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彭勃在《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治理》指出了流动社会、风险社会给上海带了的新挑战。对于政府治理精细化的问题,他分享了几个经典的案例包括管理缝隙、管理盲点、复杂议题等方面。他总结道:“城市治理路径需要考虑基本公共产品与顶层设计。城市治理需要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要重新认识社会。”

“讲到上海,可能大家第一个感觉就是陆家嘴的繁华景象。但是第一个画面闪现过后,上海浓厚的历史感马上会进入所有人的脑海。”来自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寄珂作了题为《融入城市记忆的城市地标再利用》的主题演讲。 

刘寄珂以城市建筑文物保护的经历入手,对32支入围决赛团队传授了自己的经验和对地标建筑的理解。“城市地标是城市的名片。对于地标的选择,学生们普遍倾向于新建建筑。学生们熟悉如何将新建筑设计得吸引人,如何将新建筑设计成地标。但是历史性建筑的地标设计是也应引起关注。”刘寄珂认为,历史建筑在上海文化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对于地标设计者来说,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绕不开的。此外,文物建筑的改造是一个城市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向参赛者们分享了连云港海州古城设计项目,介绍了古城复兴的思想和理念,以白虎商城为例解释如何通过激烈的冲突来展示时代的理念。

“新旧共生”四个字是张力为在场同学们总结出的经验。“年轻的设计师要大胆创新,现在有先进的营造方式和技术手段,何必要做一个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的建筑呢?创新也可以是致敬,前提是尺度不要过于夸张。”此外,他还就自己的跨专业学习经历对同学们提出建议:学规划的同学除了考虑指标,还应该考虑空间形态的塑造;学建筑的同学往往会因特立独行而忽略作品周围的环境,应该有城市思维。

“对于那些还没走出校园的设计者,我们要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当然身为年轻人,还是要创新。”张力寄语道。

最后,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和安徽建筑大学的学子们上台参与《青年·青春·城市》的议题,对话行业前辈,与来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张力、张少森共同交流探讨。

此次论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和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团委承办。据悉,随后“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参赛团队将举办决赛作品展,开展决赛答辩。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