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晋级“巅峰之战”作品诞生
2019-08-23 青年

同济大学都市之心队。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经在线评阅、作品展示、现场评审、专家合议等环节,8月22日,“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诞生了晋级“巅峰之战”的作品。

同济大学“都市之心”“Update”,东南大学“浦江·瞳”,安徽建筑大学“‘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和中国美术学院“上天入地——云漫步立体街道”等五项作品,让人看到了长三角大学生眼中,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未来的无限可能。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团队:都市之心

作品名:都市之心

这一来自同济大学的团队由“博士+硕士”组成,他们想让世纪广场区域成为一颗“都市之心”,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将这一空间还给周边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

队长梅梦月介绍,他们计划将广场北侧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开放出来,彻底打通,在二层的高度设置开放式步行平台,分别与建筑内部和“心桥”建筑相连,形成双层立体化步行系统。

主体建筑“心桥”设在广场上,呈现半环抱姿态,以连续曲面的形式缓缓上升,可引导人流进入二层平台的室内外空间。

作为上海的团队,他们对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有更深的认识,此次他们也为广场附近街道设计了四条特色街道,包括了“上海制造”民族品牌一条街、“上海服务”特色餐饮住宿一条街等。

团队:长三角小霸王

作品名:Update

“我们为世纪广场打造了一个直径约为50米的旋转式缓坡观景道Update。”这是同济大学另一支进入五强的“长三角小霸王”团队的设计方案。

随着这个半开放的圆环观景道缓慢转动,可将人的视角升高至9米,在旋转中不停更换人们看这个城市的视角,市民可以换个角度看步行街,中外游客则可以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感受步行街的魅力,感受周边历史建筑的鲜活。

团队希望,这个观景道能形成中心向外辐射式的地标影响力,也让步行街不仅成为中外游客的观光购物景点,更能成为一个融合本地居民生活活动、融合科技和艺术的场所。

团队:光之队

作品名:浦江·瞳

来自东南大学的光之队为世纪广场赋予了“浦江·瞳”的概念。在设计方案中,广场上将升起一座名为“浦江·瞳”的世界性地标,延伸南京路步行街的线条形态,融合黄浦江曲线,通过一次环绕,伴随着抬升和下降,为市民游客提供一条空中步道。整个形态也形成一只静卧于此,注视黄浦江、注视上海的深邃眼瞳。

团队成员包彦琨表示,市民游客可以通过空中步道,多维度环视周边历史优秀建筑。他们在广场中央还设计了三维全息投影,可以投影黄浦江水,也可以投影陆家嘴建筑,与广场形成互动,“最终想让上海的目光向世界发散,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

团队:哲匠队

作品名:上天入地——云漫步立体街道

作为大赛中唯一一支来自美院的队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哲匠队的方案有一大特点——“释放城市客厅,贯通街道空间”,他们围绕着“上天入地”拓展空间。

队长瞿莉莉介绍,对于“上天”,他们提出了立体交通重构街道的概念,释放步行街道垂直空间。对于“入地”,他们设计了下沉层叠互动广场,释放城市客厅。

“通过两个方向的空间拓展,想创造出一个能容纳巨大商业活力的城市客厅,有效引导步行街人流活动。”

团队:逗留工作室

作品名:“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

“客厅”的思路,在安徽建筑大学“逗留工作室”提交的方案中也有体现,他们让世纪广场成为了“幻”会客厅。

队长胡中昱介绍,十二时辰是指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十二时辰,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他们分析了人在十二时辰不同的行为活动特点,通过空间重塑、科技创新、业态更新、交通优化、文化传承等形式,打造了一个集智能、卓越、摩登、海派为一体的磁场强大、超级魅力、多彩变幻的“世界会客厅”。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